【“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六】福安松罗: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2020-07-21   作者:何建斌 白 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编者按:追忆峥嵘岁月,作为共和国基石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福建三农网特推出“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聚焦福建老区,围绕革命遗址发生的新故事,以小见大,展现老区发展及群众生活、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

图片1.png

松罗连片的高山晚熟葡萄基地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7月21日讯( 何建斌 白冰) 海拔近500米的松罗,山清水秀,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九家保纪念碑闪耀着熠熠光辉,万亩高优葡萄在云雾中悄声生长,村民们讲着叶飞、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心潮澎湃……

松罗乡地处福安市东南部,是闽东革命老区之一。全乡共19个行政村,其中老区行政村4个,老区基点自然村5个,老区重点村18个,老区人口近1.8万人。解放后,松罗乡有284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36人被认定为革命“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干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虽然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但革命精神却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近年来,松罗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依托革命老区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真正成为老区振兴发展的“定盘星”。

图片2.png

南溪村:用好红色资源 发扬红色传统

风光秀美的南溪村,位于松罗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9.5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其中杨厝里为老区基点村。全村共有206户806人,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茶叶、葡萄为主。作为第五轮省级、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南溪村于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6.5万元。

图片3.png

远远眺望,一尊巍巍耸立的九家保纪念碑映入眼帘,青松挺立,翠柏环抱,茶园遍绿,小溪汩汩。南溪村又名“九家保”村,是闽东著名的“九家保”事件发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3年10月,中共闽东地下党领导人叶飞、詹如柏、施霖等7人,在村内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当地大刀会匪徒逮捕。在7人的真实身份未暴露前,南溪村贫苦农妇施脓禄和其他8位村民,以九家性命财产和各方筹措的500块大洋为担保,将他们全部营救出。7人脱险后,匪徒察觉出真相,南溪村遭到报复,9户农屋被焚毁,年仅30岁、身怀六甲的施脓禄被刽子手残忍肢解,受牵连的32位村民也被残酷杀害。

1.jpg

1958年,施脓禄等村民的英勇事迹被予以确认,全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载入地方党史资料。施脓禄成为当地人心中的英雄,大家都称她为“闽东的刘胡兰”。2011年8月,原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胡同志为施脓禄烈士故居题写牌匾;2014年1月,中宣部授予南溪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图片4.png

图片5.png

抚今忆昔,为缅怀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将苏区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施脓禄烈士故居旁现建起“九家保”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总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2018年1月,“九家保”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据省派驻南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日介绍,自开馆以来,每年接待3000余人次、近100个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党员干部等积极参与。“瞻仰‘九家保’纪念碑,参观‘九家保’纪念馆和烈士故居,就是要缅怀革命烈士,接过革命前辈的班,挑起未竟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如今,南溪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九家保”的后人,正沿着先辈的足迹,投身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在各级领导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南溪村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目标,通过配套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先后完成通村公路拓建、民居整治、环境美化、改水改厕、路灯架设、护栏安装、卫生院、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清新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2019年2月,南溪村被福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一类最美村庄”荣誉称号。

图片6.png

2.jpg

结合村情实际,南溪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有意向的村民适度规模种植茶叶、葡萄等经济作物,并引进投资1亿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天然山泉水灌装和果汁茶饮料生产项目,逐步带动村民增收。同时还利用上级捆绑资金和利好政策,分别投资入股市、县、乡国营企业按利分红、生态林补助以及开发租赁村口绿色高标葡萄园田地,每年可稳定收益经营性村财10万元以上。

林日表示,未来三年,南溪村将继续立足实际,以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加快老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老区人民谋幸福,全面推动建设富裕、文明、生态、美丽的南溪村。

图片8.png

金山村:根植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仲夏风暖,青山绿水,空气中不时传来花木之香;清澈小河里,鱼儿畅游,偶有跃起荡开层层涟漪。从松罗乡政府所在地出发,驱车沿山路盘旋约10公里,便抵达了位于大金峰山麓的金山村。

金山村地处福安与霞浦交界,山高林密,自然村分布多,堪为战略要地。革命战争时期,毗邻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的金山村村民从创建苏区到迎接解放,在共产党闽东革命先驱领导下的土地改革运动、革命战争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党的光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图片9.png

图片10.png

1930年至1934年间,叶飞、施霖、曾志、马立峰、詹如柏等革命领导人经常在金山村一带进行地下活动,并组织发动100多名青壮年参加革命队伍,成立地方武装红带会,建立福霞(福安、霞浦)苏维埃政府联络驻地,如金山村刘昌岳红军医馆、金山村山里洋自然村秘密驻地、金山村前园自然村交通站等。同时,还带领红带会队伍参加施霖组织领导的攻打霞浦松城、福安赛岐国民党反动民团等多场战役。战斗中,金山村红带会队员们不怕牺牲、奋勇当先的表现深受革命领导的赞许。

建国后,金山村有10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6人被认定为革命“五老”。在这段峥嵘岁月里,生长在这片红土地的人民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党的光辉事业,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百折不挠、英勇斗争。金山村刘新贵(又名刘兆恩)受表兄施霖的影响参加了红带会,带领全家男女老小担任革命后勤工作,带头组织闽东家喻户晓的“九家保”营救革命领导人壮举。

近年来,金山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让先辈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火炬生生不息。同时不断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开发出多条红色旅游线路产品,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努力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更大程度推动乡村振兴,红色引领与绿色崛起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图片11.png图片12.png

走进金山村,村内花木错落、村道整洁、环境优美,不止有玻璃栈道、三潭叠瀑、一线天等眼前美景,还有古桥廊虎砂桥,革命联络站旧址金山武馆、昌岳医馆,刘新贵故居等一批具有历史及红色革命教育意义的游览点。目前,金山村规划中的美化环境、村溪流净化工程初具规模,千亩生态观光森林、千亩生态特色茶园也在稳步推进中,“三金”(金山峰、金山溪、金山峡)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及玻璃栈道开发项目已步入正轨。

2019年9月,坐落于金山村的金山大峡谷全息9D玻璃天桥全面竣工,为福建省内目前落差最高的唯一一座9D特效玻璃天桥。据金山大峡谷景区市场运营负责人刘伏友介绍,该玻璃桥建于绝壁峡谷之上,桥面长130米、宽2米,距谷底相对高度约192米,桥身由24根钢丝绳组成了2根粗若手臂的主钢丝绳构成,每根绳子拉力均经过了严格且精密的仪器测试,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玻璃桥悬于峡谷两峰之间,两峰地势险峻、悬崖陡直,风和日丽之时,走在玻璃桥上,往下看是万丈深崖,大峡谷风景尽收眼底。行走其上仿若御风而行,惊险无比,堪称现代工程与自然奇观的完美结合,配上全息9D的音画质感,给广大游客带来了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无限乐趣。

“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把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成为传播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的生动课堂,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是时代所需、党心民心所向。”金山村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和活动形式,积极创新展示载体手段,让红色基因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图片15.png

牛落洋村:讴歌英雄事迹 弘扬革命精神

山峦四围,遍地绿透。位于松罗乡东南部的牛落洋村,距乡政府驻地2.2公里,辖孟尾、牛落洋2个自然村,现有176户796人,党员28人。这个人口不及千人的村庄,竹林、茶树、葡萄园把村子装点得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95%。村口的千年古樟、百年古杉迎客树依然生机盎然,昭示着这是个远近闻名的绿色村庄。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牛落洋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牛劲,冲向黑暗势力,视死如归,在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生动故事。因此,这绿色村子又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红色村庄。

图片16.png

由于牛落洋一带地处福安、霞浦交界的山区腹地,且峰峦层叠,林木繁茂,隐蔽性好,回旋余地大。因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党的领导人就来到这一带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11月,中共福(安)霞(浦)边委在牛落洋孟尾自然村成立。1934年1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共福霞边委改为中共福霞县委,曾志任县委书记,郑宗玉任副书记,办事机关在牛落洋村。

在边委、县委的宣传发动下,牛落洋村的青年不怕牺牲,勇敢杀向欺压百姓的反动势力,推动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仅1934至1936年三年间,这个当年仅数百人的小村就有10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交通员钟树敬、肃反队长缪妹茹,他们牺牲时才23岁。

图片17.png

牺牲时年纪最大的缪阿慈,也仅37岁。在边委领导下,缪阿慈与有关同志一道创建了福霞边委第一支党领导的武装队伍——红带会,配合闽东红军两次攻打霞浦县城,攻占赛岐、柘荣和秦屿。之后,党组织调他前往罗源县委工作,参与领导罗源苏维埃政权建设、分田斗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1934年9月,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成立,缪阿慈任二团政工主任,参加了闽东、浙南边界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1936年2月,缪阿慈到寿宁岭头岗主持山区游击作战经验交流会时,遭国民党重兵包围,因弹药用尽,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牛落洋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全村主要路口安装有20盏路灯;新建一处垃圾转运站,并配备了专职的保洁员,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图片18.png

“80多年前,刘细妹、兰神凤、缪忠余、雷神全、钟长言等一批革命烈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牛落洋村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饮水思源,砥砺前行,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牛落洋村党支部书记缪奶光表示,牛落洋村将继续担负起讴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推动“红色故事”深入人心,真正让红色文化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之中,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同时为建设幸福美好牛落洋、开创富民兴村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一】周宁首洞: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周宁后垅: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福安溪柄:让革命遗址的红色基因活起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四】福安东坑:弘扬老区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五】福安后洋:要幸福就要奋斗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六】福安松罗: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七】福安观里:红色精神代代传 革命老区展新颜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八】宁德赤溪:凝心聚力 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