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置业教育先行 永春驻村书记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2020-06-11   作者:胡光华 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泉州6月11日讯( 胡光华 方芳) “杨书记,我们已经几十年没举办过这样有意义的表彰活动了!今后在我们村,谁要是在工作中敢和杨书记过不去,我们就要和他(她)过不去!”93岁高龄的谢大节是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村民,同时也是一位退休老红军、老教师。在去年底魁斗村组织开展的一场表彰大会上,这位老人紧紧地握着厦门海关派驻魁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冬梅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去年底魁斗村组织开展了一场表彰大会,会上不仅宣读了获表彰村民的事迹,并让大家现场举手表决通过,获表彰者每人胸前佩戴一朵小红花。通过此次表彰激励,村民们的荣誉感爆棚。

微信图片_20200611221123_副本.jpg

厦门海关到魁斗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杨冬梅作为省派泉州唯一的一名女驻村干部,到村后,她“移动办公”,不是在路上,便是在村民家中。在她的带领下,当地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靠,村两委班子也更团结。如今,她早已成为村里的一员,外出开会几日不见,村民便念叨着,杨书记去哪了……

杨冬梅仅是第五批省派永春驻村干部中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底入村以来,在省派泉州驻村干部领队杨文普的带领下,永春驻村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紧盯目标,靶向发力,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抱团置业,探索城乡融合扶贫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过程中,杨文普另辟蹊径,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思路,在全省首创驻点村“招商引资,抱团置业”的村财增收项目。组织引导10个省派永春驻点村抱团出资1122.8万元,共同引进爱尔眼科医院承租桃源天骄商住楼物业,租期为20年,为每村带来近10万元的年村财收入。“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形成以城带乡、联动并进的帮扶模式,不仅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供了平台,也为贫困村开辟了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村财收入渠道。”杨文普表示。

微信图片_20200611215625_副本.jpg

抱团置业扶贫项目

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指出,该项目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抱团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必将为永春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抱团置业项目之所以能成功落地,除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尔眼科的帮助,更离不开领队的全面协调和鼎力支持。”杨冬梅告诉,项目一开始实施并不顺利,成员意见不一,并且项目建设资金缺口也十分巨大。考虑到一般村财增收项目投资规模小、回报率低、风险大、周期性短等共性问题,杨文普力排众议,坚持集中力量办好一件事。他逐村走访,不厌其烦地做村委和村民的思想工作,并积极争取省市资金300万元。通过持续跟踪,最终促成了项目的落成。

而抱团发展的背后,是十颗紧密跳动、开拓创新的心。

据了解,自第五批省派驻村书记下派以来,永春县驻村第一书记联合成立了“驻村的味道”、“共享扶贫驿站”两个扶贫助农品牌,通过直播帮助农户售卖枇杷逾1500斤,与福师大福清分校销售农户蜜柚3万斤。除此之外,还联合创办了“驻村的味道”农旅夏令营。

“山村有山村的特点,水村有水村的优势,瓜果之乡有瓜果的甜美,手工业之村有手工业的韵味,通过把不同特质的乡村统筹规划,连点成线,丰富研学旅游内容,为乡村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来。”农旅夏令营项目总策划人梅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郑万里说。

既富又美,美村富民各显神通

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筋骨,唯有“筋强骨壮”,才能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

永春县各村地域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除了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益外,10个省派驻点村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各自村情实际的“造血”之路。

东关镇东美村是库区移民村,位于两溪交汇处。远眺,只见流水潺潺,整齐的房屋沿溪而建,环湖栈道镶嵌在溪流一侧,景色优美,风光旖旎。随着脚步的深入,印尼风情园、移民文化广场、特色民宿等逐渐映入眼帘,别有一番韵味。古朴雄壮的东关桥横亘于湖洋溪上,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身全长约85米,宽5米,其技艺之精湛、构造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微信图片_20200611221822.jpg

东关桥

微信图片_20200611221307_副本.jpg

东美村一隅

近年来,泉州师范学院驻东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少君抓住廊桥历史文化底蕴、水韵侨乡资源禀赋以及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将乡村旅游并入县域整体规划,以东关廊桥、印尼风情园、桃溪湿地公园建设为基础,结合景观水利、海丝古渡口等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廊桥水乡、海丝古渡”为特色的生态型旅游乡村。2019年东美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陆续吸引投资者入驻。

“虽然刚在这里开店不久,生意刚起步,但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人文景观,我们店现在一天销售额已经有一千多元。”一家名叫“桥头小憩”咖啡店女老板来自厦门,她说:“永春很美,源于多年前的一次相遇,便留在了这里。这几年间村里变化很大,宜居宜业,潜力很大。”郑少君表示,在新兴旅游业态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也蠢蠢欲动,计划将原来废弃的民房改造为民宿。

“新琼新琼,全镇最穷”,这是过去达埔镇新琼村的真实写照。两年多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朝民的带领下,新琼村先后完成光伏发电投建、桃溪水利工程参股、永春农信社股份购买、招商引资置业等四个村财增收项目,实现增收近20万元,比帮扶前增加10倍以上。2018年底,新琼村一举甩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村财薄弱村”帽子。

微信图片_20200611215143_副本.jpg

新琼村一隅

刘斯生是厦门海关派驻新岭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每次周末回厦门,他的后备箱总是“满载而归”,装载着他“推销”给亲朋好友的农家蛋、猪肉、鸡鸭肉。两年多来,共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多万元。村国定贫困户吴良居说:“刘书记几乎每周都从我这边购买蛋、鸡鸭肉等农产品,然后自己开车原价将这些农特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从永春桂洋驱车回他位于厦门岛内的家只要2个小时车程,但为了让客户第一时间拿到新鲜的农特产品,他经常挨家入户送货上门,五点下班到晚上十一点到家已成为家常便饭,真的很感谢他。”

扶贫先扶智,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当前,随着贫困县陆续摘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6月7日,在陕西榆林召开的部分省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座谈会上,胡春华副总理强调,在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而人才培育,在于教育。新琼村原先的小学建于1955年,占地仅3亩,小学部与学前部混合。随着适龄儿童增多,旧教学楼仅能容纳400名学生,其余三分之一的孩子却只能分流到周边就读。学校教学质量虽名列镇前茅,但缺乏跑道、兴趣班、多功能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自华侨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朝民见状,带领村两委多途径筹资1049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并集资将旧小学校舍改造升级为专职幼儿园。现今,新琼小学不仅宽敞美丽,还配备笼式足球运动场。在华侨大学的帮助下,增添了图书、空调、电脑等设备,更有一批批大学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来村支教。谈及建校初衷,刘朝民说:“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乡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乡贤捐资下,该村还成立了永春县首家村级教育发展促进中心。

微信图片_20200611220131_副本.jpg

新琼小学新貌

在魁斗村,有这样一支先锋娘子军,柔肩扛重担,驰骋在扶贫服务、乡村治理的“战场”上。往昔的魁斗妇女喜爱串门聚集,文化水平不高……但在关键时刻,她们却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今年防控疫情中,她们用闽南女性的细腻坚韧,在村里的防疫斗争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冬梅,就是这支“娘子军”的召集人和“排头兵”。同样身为女性,她深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半边天”作用。为此,她号召全村妇女行动起来,迅速组建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娘子军”,并进行集中防疫常识培训,引导她们有条不紊地落实各项防疫措施,还发挥手工优势,日夜赶制应急口罩300个。自力更生的抗疫氛围感动了乡贤和驻村干部的“娘家人”泉州海关,为该村捐出口罩4600个,给700多户村民添上了一道防疫墙。

……

如今,在全体永春驻村干部和派驻单位的全力帮扶下,各村展现出蒸蒸日上的一派新村新气象,焕发出新生机,驻村工作组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