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积极践行“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加强队伍规范建设,稳步提升市场监管领域基层执法水平,破解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打造担当敢为执法铁军。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理念,抓好“四个方面对比”,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树立良好政风行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比思想根基。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提升政治素养。2024年以来,县局党组、党总支、机关支部讲授党课13人次。二是比作风形象。扎实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结合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制定《华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自查81人次,排查问题403个,均已整改完成。三是比担当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放管服”,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全力服务发展。四是比制度支撑。细化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清单,印发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计划及责任清单,排查16个廉政高风险级别,构建长效机制,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二、突出学习培训赋能,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构建专业化培养体系,将学习培训作为提升执法效能和精准赋能的关键投资,算好“五笔综合效益账”。一是算好基础能力巩固账。建立“必选项+关键点”靶向培训机制,聚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高频事项,推行“交叉互查、以查带训”工作模式,组织39名执法人员进驻企业、校园食堂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31次,新入职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实现全覆盖。二是算好队伍资质提升账。举办党纪学习教育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拍摄取证、公文写作等5场专题辅导,并邀请市局综合执法支队专业授课。2024年以来,共有14名年轻干部取得执法证。三是算好实战经验积累账。推行“导师帮带”实战化培训,由综合执法大队业务骨干指导各基层所办理知识产权、虚假宣传、职业打假等案件,全面掌握“电子数据取证存证+跨区域线上协同审理+异地同步司法确认”方法,运用“益企证+益企维”跨区域保护模式,积累一线办案经验。四是算好维权成本节约账。推动学习培训成果直接体现在服务企业实战中,成功解决振立(漳州)工贸有限公司跨区域知识产权维权案件,显著减少企业维权时间和经济成本。五是算好群众满意度提升账。持续守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提升执法能力和运用创新方法,在处理华安·翰林院小区纠纷案例中,为20户购房者争取到2万元有产权车位,及时化解一起群体性冲突和上访事件,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三、构建协同执法体系,提升综合治理执法效能。统筹调配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队伍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着力破解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壁垒突出等难题。一是构建联动执法新机制。建立“基层发现-即时取证-大队攻坚”响应机制,基层所执法人员依托日常监管即时采集违法证据,及时将案件线索报送至执法大队,由执法大队进行立案查处,规范文书制作、数据固定等操作,充分发挥执法大队办案优势和市场监管所地域优势,大幅提升执法办案的查处效率及准确性。2024年以来,已立案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各类案件161件。二是推行闭环管理新模式。推行“三色预警”管理制度,对校园食品安全、电梯安全等重要领域,实施红、黄、绿分级评估。建立“查办-倒查-治理”机制,在案件办结后及时开展监管责任溯源、行业隐患整治,对企业开展重点约谈和集中约谈。2024年以来,发现两家企业使用未检验特种设备且未及时整改的违法行为,予以罚款7万元并约谈负责人。三是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推行“1+N”联合执法模式,与公安、检察、烟草、医保等部门建立“线索互推、证据共享、案件联办”工作机制,设立警务、检察等4个专业联络办公室,实现涉案线索移送、检验鉴定等业务协同。2024年以来,开展部门联合执法10次,接收案件线索17件,移送行刑案件4件,执法效能大幅提升。(漳州市华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