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初秋的莆田涵江,晨雾还未完全散尽,山林间的绿意透着清爽。一场由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建涵江红松茸科技小院责任专家林授锴讲授的“向林下要效益”讲座,为莆田市70名村主干部打开了绿色经济的新视野。此次活动成为解读林下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课堂,也搭建起了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的桥梁。
培训中,林授锴紧扣“不砍树也能赚钱”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林下经济——这是依托林地资源开展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的“林+X”复合模式,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带动农民增收,又能守护生态。他重点提及了莆田本地实践的两个生动例子:仙游县书峰乡在桉树、枇杷树下套种马蓝,每亩产值达1.5万元;涵江区大洋乡通过林下种植金线莲等中药材,让闲置林地每亩增收1万元,还带动近百位农民家门口就业。
林授锴在课堂为村主干解读林下经济
课堂上的精彩纷呈让学员收获满满,而真正的成长则在于课后的实践与应用。为此,林授锴带领大家前往福建涵江红松茸科技小院进行实地观摩,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走进小院的枇杷园,连片的枇杷树枝叶舒展。“冬季在枇杷树下套种一季红松茸,能让枇杷园每亩多增收6000元。红松茸适合在枇杷树的遮阴条件下生长,枇杷栽培修剪下来的枝叶可以粉碎后作为红松茸栽培基质的原料,红松茸栽培基质覆盖在枇杷树下还能同时充当有机肥肥树,减少其他有机肥的使用量,在生产上形成循环、节本增效。”林授锴在枇杷园里向村主干们介绍枇杷林下套种红松茸的生产模式、注意事项及实际收益。
林授锴实地讲解枇杷套种红松茸模式技术要点(阙丽君摄)
“从课堂理论到田间实践,这场培训让乡村全面振兴从文件表述落地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书记余学群站在枇杷树旁,听完林授锴的讲解,语气里满是兴奋,“我们村也有不少老枇杷园,要是能推广这个模式,不仅树能结果,树下还能种出‘金疙瘩’,村民的腰包肯定能更鼓,闲置林地也能活起来了!”(郭思彤 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