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生花,贷动共富: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深耕县域特色产业
2025-05-08   来源: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

深化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简称“农行福建分行”)聚焦县域经济主战场,精准发力支持地方重点产业链发展,为八闽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奋力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新篇章。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94.5亿元,较年初净增181.7亿元,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希望的田野。

精准对接 深耕产业“领头雁”

县域经济的壮大,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为强化对县域经济支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农行福建分行积极构建顶层设计。2024年10月,该行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成功签约,深化信息共享与合作,承诺加强信贷优惠和模式创新。

截至2025年3月末,在全省3061家各级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农行福建分行已走访3000多家,覆盖率高达99%以上。信贷支持覆盖率提升至20.48%,较年初提高6.66个百分点,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农行福建分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行分层联动的服务体系。省分行聚焦国家级龙头,市分行主攻省级龙头,县区支行则深耕市县级及成长型龙头,确保服务精准触达基层。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一线。农行南平分行的探索尤为突出。近年来,该行持续在金融服务“三茶”统筹发展的道路上进行探索,持续深化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旅文化等茶产业的全产业链中,打通金融服务“三茶”的“最后一公里”。

位于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内的茗川世府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当时为了提高黄村村茶企、茶农的竞争力,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正华,把全村119家零散、小规模的茶农茶企集中起来,成立茗川世府合作社。合作社的“抱团”也为茶农“融资难”“融资贵”带来了新的思路。农行南平分行与合作社深化合作,为合作社及社员提供包括信贷、理财、公益讲座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及旅游等产业。

武夷山茶从一片青叶到一口香茗的过程,将茶文化与旅游融会贯通。自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之初,农行南平分行就开始与之合作,一路走来,支持了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助力武夷香江茗苑等重大项目落地,也见证了香江这个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崛起。

如今,农行南平分行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助推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建设“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星中华茗园”“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览园”等茶叶综合体项目和一批茶文化研学游基地,为岩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价值。这种深入产业全链条、想客户所想、积极“培育”并“拓展”合作深度的“挖井式”服务,赢得了茶企茶农的广泛赞誉和信赖。

特色赋能,定制全链“金融方案”

八闽大地,物产丰饶,特色鲜明。农行福建分行坚持因地制宜,将金融活水巧妙引入茶叶、林竹、水产等地方优势产业的“毛细血管”,为其量身定制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武夷山水,孕育出世界乌龙茶与红茶的传奇。当地政府将“一片叶”视为生态优势产业的核心,全力打造全国“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农行南平分行紧跟步伐,将助力“三茶”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他们瞄准茶产业链上不同群体的“融资难、融资贵”痛点,从客户准入、额度设定、担保创新到贷款定价,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创新,通过拓宽服务边界、丰富担保方式、推行普惠利率等系列实招,显著提升了对茶产业全链条的服务效能,有力助推武夷岩茶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视线转向“中国休闲食品名城”漳州龙海,农行同样将支持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的新生力量。面对当地蓬勃兴起的冻干食品产业,龙海支行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敏锐捕捉到省级龙头企业——拥有30年冻干技术积淀的龙海市华进食品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抓住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的窗口期,支行迅速行动,为其批复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扩大生产、加码研发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这条前景广阔的“锁鲜”新赛道按下了“加速键”。

4.jpeg

农行漳州龙海支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走访食品公司

一线温度,精准滴灌“共富梦想”

金融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温暖经济的“末梢神经”,滋养万千家庭的共富希望。在以特色小吃闻名遐迩的沙县,农行三明沙县支行深知小吃产业对于富民兴县的基石意义。他们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创新推出了《中国农业银行三明沙县支行小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方案》,致力于打通从农产品种植、配料供应、食品加工到小吃餐饮的“一、二、三产”金融堵点。

这套方案的温度,在侯晓松这样的普通创业者身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作为“高砂小巷子拌面”这家22年老店的第三代传人、沙县小吃非遗技艺的守护者,侯晓松曾一度被发展的瓶颈所困:老旧的店面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客流,升级改造的资金缺口让他愁眉不展。转机出现在沙县农行组织的一场小吃业主座谈会上,一款名为“惠农e贷(沙县小吃)”的金融产品让他眼前一亮——审批快、利率低、用款灵活,完美契合了小吃业主“短、频、快”的资金需求。

30万元贷款资金如春雨般及时落下,侯晓松的老店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笔贷款让我们的老店焕然一新,店里又干净又敞亮!”他欣慰地分享着喜悦。如今,店面升级不仅提升了顾客体验,更带来了生意的红火,年净利润已稳稳突破30万元。清晨六点,慕名而来的食客便在店前排起长龙,望着墙上那块“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的金字招牌,侯晓松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

侯晓松的故事,只是沙县农行金融赋能小吃产业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其背后,是该行“贷动一家店、滋养整条链”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截至2025年3月末,沙县农行已累计为4112户小吃业主及其上下游伙伴提供了高达9.34亿元的信贷支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有力地支撑起这个富民产业的繁荣发展,点亮了无数普通家庭通往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