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不误农时不负春
2024-04-07   作者:王毅 蓝毅辉 陈浩君 杨伟强   来源:福建日报

383f4e6c-0c7f-4abc-9c45-66988766fc60.jpg

龙海东泗乡,绿油油的育秧大棚里,农户起秧移栽水稻田。

2d4a93fc-8103-48f9-acd0-e3b968f3258c.jpg

九龙江入海口,水产品养殖池和水稻田、优质蔬果栽种田连成一片。

5f05c310-1519-4732-aed4-7132cf08a90d.jpg

省级科技特派员苏燕生(左)在农户郭叶龙的蔬菜大棚里察看小番茄的长势和土壤情况。

春种春收,万象“耕”新,眼下正是播种希望、收获喜悦的季节。

九龙江的春潮奔腾向海。在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立春后滩涂地里的第一批缢蛏已经销往市场;东泗乡,结球生菜和彩椒开始源源不断地装车;东园镇,农田里的西兰花采收接近尾声,溶田作业如火如荼,为水稻和黄秋葵等作物的种植做足准备;水稻育苗基本完成,空闲下的育苗棚开始利用无土基质栽培其他作物……

龙海区农业农村局农技员苏燕生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又开启一年中最忙碌的行程。这些年,他奔波在田间地头,协助农户开展无土栽培、集约化育苗、科学施肥等农业生态种养。特别是在东泗乡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后,田地耕作减少施肥20%~30%,无土栽培则可以减少施肥50%以上,绿色生产方式蔚然成风。

同样忙碌的还有紫泥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沈瑞福。在石斑鱼养殖场,他向农户了解鱼苗的生长情况,查看水质调控,针对鱼身体上表现出的细微状况,提出改善养殖方式建议。几年前,沈瑞福曾用一个多月时间摸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引入九龙江口红树林的活水改善养殖水质,带领村民用海水养殖中华乌塘鳢,大获成功。

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农民的干劲更足了。更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滋润沃野田畴,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农产品……

东园镇港边村,在农户王继顺种植基地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土壤状态、长势记录、溯源管理等数据。技术人员远程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对光、水、气、肥等进行优化调节,保证田间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正是有了科技的加持,王继顺的蔬泰种苗育苗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实生苗培育基地之一。

像王继顺这样的农业大户,在东园镇就有200多户。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