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高新区邹塘村:“多肉”变“多金” 大棚里开出“振兴花”
2023-11-15   作者:张旭 陈晓雯 李芳   来源:东南网

外形迷你、造型软萌、价格亲民……这大概是许多人脑海里关于多肉植物的第一印象。

直到走进位于漳州高新区九湖镇的邹塘村,这样的“刻板印象”便不断被刷新。

数米高的仙人柱高大挺拔(沈昊鹏 摄)数米高的仙人柱高大挺拔(沈昊鹏 摄)

“这也是多肉吗?”在大棚里,面对上百种拥有不同名字的各色绿植,我们时常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启用一双眼睛显然已不够用,大脑“CPU”也需要加速运转。“没错,那种长得萌萌的是景天科的,还有十二卷、番杏、块根和仙人球等等,种类非常多,一下子可说不完。”邹塘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溢池作为向导,带我们走进“花花世界”。

作为漳州市仙人球和多肉植物的主产区,邹塘村花卉种植面积约1800多亩,是全国多肉植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畅销全国,远销世界各地,年产值近2亿元。“全村有90%以上的人从事多肉产业,把我们村称作‘多肉的天堂’,似乎也不为过。”王溢池笑着说道。

嫁接好的多肉(张旭 摄)嫁接好的多肉(张旭 摄)

多肉植物,最早由瑞士植物学家琼·鲍汉于1619年提出,主要指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可以贮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并且在外形上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多肉植物已达12000多种。国内市面上常见的多肉植物有景天科、百合科、龙舌兰科、仙人掌科等,家族庞大。漳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人开始涉足多肉植物,邹塘村就是其中之一。“多肉大规模生产大概在1999年前后,但当时仙人球发展势头更猛,多肉藏在仙人掌科植物的光环下,还没崭露头角。”王溢池介绍道。从“黑王子”“蓝石莲”“吉娃娃”“玉珠帘”等传统品种的大量繁殖,到后来不断引进新品种,邹塘村的多肉种植不断升级,一步步打破“漳州只能养绿色品种”的说法。

悉心呵护(沈昊鹏 摄)悉心呵护(沈昊鹏 摄)

“多肉真正火起来,差不多是2013年以后,电商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全面开花,我们也搭上了顺风车。”叶伟斌在2009年选择回乡创业,如今已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在他的园艺场里,“稀奇古怪”的多肉植物随处可见,有的像生姜,有的像白萝卜,还有的像枯枝……但这些恰恰是他的“杀手锏”。“年头越长越值钱,稀有程度越高,价格也越高。从几百元到上千元,甚至到上万元不等。”进入电商“2.0时代”,叶伟斌也逐步发力直播平台,力争“上游”。而在王建松的园艺场里,娇小可爱显然不是这里的主打气质,将近三层楼高的仙人柱以苍劲俊美的气场,独领风骚。20多年以来,从邹塘村出发,这些高大帅气的“擎天柱”先后“占领”了全球各地的生态植物园、民宿酒店等市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网红仙人球“无刺象牙” (张旭 摄)网红仙人球“无刺象牙” (张旭 摄)

“多肉”变“多金”,走出乡村振兴新“花路”。作为漳州花木的核心产区,漳州高新区将以打造花木生态文旅产业标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福见花木廊”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范围包括国道324线九湖段为主的带状空间,南北长度约12公里,包含九湖镇长福村、邹塘村、衍后村、埔美山村、蔡坑村、田墘村、林前村、木棉村8个行政村,以“五福临门 五园六色”为主题,规划“一廊—五园—六色”,建成后将成为“产业基地+产销市场+研学拓展+科技研发+电商平台”的花木景区产业示范园。

初遇惊艳,再见倾心。花花世界,亦可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杨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