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 蝶变归来
2023-08-25   作者:游庆辉 姚雨欣 魏永青 叶秋艳   来源:福建日报

1692926689114.jpg

作为“中国笋竹之都”,建瓯拥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年生产竹材5321万根、鲜笋36.2万吨,笋竹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1692927149665.jpg

福建双羿竹木集团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这里生产的竹集成材、竹家居、竹餐厨用品出口欧美国家。

1692927170257.jpg

建瓯被冠以“千年酒城”的美誉。在我省唯一一家通过验收的白酒酿造工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参观藏酒的洞穴——双龙洞。

1692927191047.jpg

建瓯是朱子理学的正统发祥地,朱子后裔世居于此。建瓯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定期举行朱子祭祀大典,敬献祭礼、致祭词、诵读朱子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92927213331.jpg

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修旧如旧”。

微信图片_20230825093411.jpg

以竹竿为主材的建瓯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常在各大庆典活动中进行展示。

微信图片_20230825093424.jpg

建瓯市小桥镇围绕“做优一片叶”开展项目建设,打造十公里茶文化休闲体验空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微信图片_20230825093433.jpg

建瓯市北津湖畔,一湾碧水、几重青山,被打造成以休闲观光、网红打卡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

“闽江上流建州府,理学名城有温度;建溪唱诗芝山和,满城春风人舒服……”在建瓯原创方言歌谣《理学名城谣》中,稚嫩的童声唱出了千年古邑的悠悠历史。

今天的建瓯,古称建州,福建的“建”即来源于此。作为我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建瓯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福建最早建县的古邑之一。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取福州、建州首字,设立“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由此而来,延续至今。

植根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建瓯做足古城特色,传承朱子文化,守好历史文脉,确定“两个门户、三条街区、六个文化节点”保护开发思路,谋划12个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已启动实施一期6个子项目,首个样板项目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五一”前已正式开街。

与此同时,建瓯征集摸排朱子文化遗存35项,谋划复建朱子家庙、五经博士府、环溪精舍、建安书院等21个理学街区活化项目,组建建州朱子文化研究会、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系统保护朱子文化遗存,深度挖掘朱子文化内涵。

今年2月,“建瓯市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入选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一幅内有古城雅韵、千年文脉,外有三溪汇流、湖光山色的古城“实景图”在建瓯徐徐展开。

如果说朱子文化构筑了建瓯的文脉、古城构筑了建瓯的格局,那么,竹、酒、茶便构筑了建瓯人的烟火生活。

建瓯有163.5万亩竹林,面积居全国县(市)之首。今年5月,建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武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获得全国唯一的“中国笋竹之都”称号。

建瓯是“千年酒城”,也是“中国东南白酒名城”。当地积极弘扬“福酒”文化,组建福酒股份公司,建立福酒研究院,推出具有福建特质的“福酱”新品。

建瓯是北苑贡茶的故乡,也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以打造中华茶文化圣地为目标,建瓯启动“1+5”北苑复兴行动,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茶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眼下,建瓯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举全市之力“做靓一座城、做强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优一片叶、做好物流一张网”,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迎来蝶变新生。

责任编辑:杨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