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绿色长城”的功勋树种
2023-08-21   作者: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谈到什么树抗风,不能不提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功勋树种——木麻黄。

木麻黄,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太平洋群岛,耐干旱,抗风沙,不怕沙埋,无惧盐碱,是公认的防风固沙“扛把子”。早在1919年,泉州华侨便将其从印度尼西亚引种至闽南地区。那时候,木麻黄只是被作为行道树和庭院景观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天赋异禀的木麻黄开始大展身手,甚至改变了沿海地区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18个县(市、区)有沙化土地6万多公顷。沙区除了少量灌木、草本植物外,几乎寸草不生。沿海百姓饱受风沙之苦。平潭便曾发生“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象。东山岛则是有名的“飞沙滩”“秃头山”。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958年,东山终于成功引种木麻黄。从此,荒岛变绿洲,蝶岛人民实现了百年绿色梦想。

很快,全省各地开始广泛学习种植木麻黄防风治沙经验。至90年代后期,沿海6个设区市自南向北建成了一条长达3000多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滨海“绿色长城”。木麻黄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林”“保安林”。2016年,福建启动新一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和实施《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其中,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点。2016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把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省已建成沿海基干林带面积84.4万亩,长度达2873公里,占宜林海岸线长度的100%,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67%。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