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把“总钥匙”,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2023-07-05   来源:上观新闻

8.jp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六个必须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此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应当通过“六个必须坚持”来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弄清楚它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首先,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胸怀天下,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一切历史行为的价值主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必须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至上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至上,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世界历史时代,中国不可能外在于世界而存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本质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和影响力之宏大,对于人类应该有较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还必须胸怀天下,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自信自立,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基本观点是在基本立场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视角及观察视野。坚持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至上的立场,便会引导出以人民的视角去观察一切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不是出于理论自洽的内部要求,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学术诉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早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深刻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当然是因为世界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去改变。不以问题为导向,理论就可能脱离实际,就可能成为坐而论道的经院哲学,也就于改变世界不可能有任何帮助。

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观点,正确处理理论遵循与实践创新之关系。我们要守其正,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实践证明,如果不在守正的前提下去创新,“创新”就会走上邪路。20世纪80年代,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实行所谓“新思维”,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很快使党和国家陷入灭顶之灾。同时,还要创其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中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老祖宗”没有干过的事情,国家面貌为之一新。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以新的理论创造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

坚持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还必须持有自信自立的观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今天辉煌灿烂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探索,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我们克服了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某些论断当成永远不变的教科书的教条主义弊端;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我们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克服了将西方现代化模式当作现成答案的“全盘西化”主张。正因为我们充分持有自信自立的观点,高屋建瓴地观察世界的走势,才能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断迎来事业的成功。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再次,坚持系统观念,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我们面对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有认识、把握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理性、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哲学的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非常有必要从哲学史和科学史的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利益关系(既包含中国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包含中国与外国的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只有正确运用系统观念,视社会为有机整体,协调好部分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以及中国自身这个系统与世界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行稳致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成功实现。所以,系统观念出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之中,并且上升到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有其现实和理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