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农民联合起来应对市场
2022-11-01   作者:山林   来源:福建日报

在闽北某村调研,发现村内2000余亩土地上,种植着五花八门的农作物,最主要的是烟叶、甘蔗、玉米和毛芋。让人好奇的是:他们是否会经常性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更换种植种类?抑或对种植面积进行调整?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理解乡村产业发展。

该村共有8位甘蔗种植大户,每户种植面积在13亩至35亩之间。这些人大多从事甘蔗种植长达10余年,甘蔗是他们的主营产业。

甘蔗生长周期为7个月以上。扣除基本劳动力,1亩甘蔗的种植成本大约4000元。如果不额外雇工,夫妻二人最多能够种植25亩左右甘蔗。近3年甘蔗价格都很好,批发价最高时能够达到3.3元1根。1亩田能够产出2500到2700根甘蔗,因此最多能够收入近9000元,扣除成本,每亩能够赚4000多元。这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既然收入高,那么跟风种植的人理应很多,但实际上寥寥无几。大家分别维持着自己的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基本没有变化。几位甘蔗大户说,自己的种植面积也始终稳定,不会因为市场行情而大幅调整。这是为何?难道赚钱的行业不吸引人吗?

根据种植规模来划分,可以将农民分为大农、中农和小农。大农可以直接对接市场,但数量极少。中农是那些以户为单位、专门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农户,该村的8位甘蔗种植大户就属此类。他们通常对市场价格不甚敏感,会根据种植习惯,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种植品种和面积。小农的种植面积一般为几亩,卖不出去就在自己家庭内部消化,而且会根据市场行情及时作出动态调整。

小农不足以影响市场,但中农不可小视,他们以户为单位,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农作物收益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家庭收入;他们承种了村中的绝大多数土地,种植的成效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但是,他们却无法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以至于只好不加理会,只顾埋头种田。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市场价格起起落落,变化太快,选择种什么就像在赌博,我们也不知道种什么好,所以干脆不管,只要去年不亏本,今年就照旧。”这种心态,与他们分散而且弱小的性质有关。虽然被称为中农,但实际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缺乏对市场信息的足够掌握,甚至有时对政策缺乏足够了解。风险让他们无所适从,反而催生出一种“赌”的心态。因此,产业难以壮大,收入无法维持稳定。

究其根本,一方面是缺乏公开透明的农产品市场机制,大的市场买卖渠道没有打通,农民只能受小区域市场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缺乏有效联合也是关键原因。无论是小农还是中农,生产的产品不足以影响市场,却可以导致小区域内部的竞争,导致二手贩子从中渔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政府应该在政策引导上下足功夫。分散的农民缺乏足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来实现彼此间的合作,更多人则还没有认识到合作的好处。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发动农民联合起来,把分散的小农聚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在市场中经历风浪,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