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理事长们的“三秋” ——河北省种植合作社结构调整观察
2016-11-07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10月20日,在位于河北隆尧县山口乡佃户营村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理事长阮洪彬拔起一棵甘蓝向大家展示。  潘志方摄

  编者按

  正值“三秋”生产关键节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不少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说,今年的“三秋”与往年会有些不一样。经历着或主动或被动的调结构、转方式,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烦恼和期待,秋冬种如何安排?期盼具有鲜明示范功能、组织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们,能在率先行动的同时,带动更广大的农户融入改革、收获成果。

  与往年忙忙碌碌的秋收时节不同,今年对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永联农民合作社来说,显得异常清闲。“我们今年的玉米主要是走了青贮,都卖给了附近的一家大牛场。”永联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邢保福告诉。

  玉米作为粮食卖,按640元/亩计算,扣除掉秸秆还田、收割等费用外,所剩无几。而按青贮饲料卖,一亩地卖到了670元,合作社总收入达到200余万元,费用要少得多,而且地里干干净净、省工省时。

  对流转了大面积耕地的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讲,粮食行情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面对粮食价格的调整走低,怎样种地才能挣到钱?节省成本、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河北几家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社员们动了不少脑筋。

  大型农业合作组织:收缩规模,开展适度经营

  “今年夏天很冷……”几个月前,忠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涛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幅“六月飞霜”的图片。今年秋天再见马海涛时,他显得有些消瘦。

  自2010年涉足农业以来,马海涛创立的忠惠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42亩土地、10名社员,发展成为流转土地1.5万余亩、农业种植示范园区31个、涉及农户4400余家的大型农业合作组织,先后获“保定市农业合作示范社”“保定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8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成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

  庆祝上市时的掌声仿佛还在耳边,然而,在风云突变的市场形势面前,在一降再降的玉米行情面前,在多方筹措仍然较大的资金缺口面前,“忠惠”今年的路走得格外辛苦。

  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忠惠亏损高达400多万元。加上自然干旱导致成本上涨及部分管理问题,忠惠的经营运转雪上加霜,甚至临时用工工费、各种机械费和社员土地本金,都不得不一拖再拖。

  “规模大了,风险就上来了。”马海涛说,近年来,在忠惠的带动下,当地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地租从刚开始每亩600元涨到1000元。“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船小好掉头’。而我这么大的规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尤其是后者。”

  面对经营困境,“忠惠”已经着手缩减规模。但是因涉及到社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大部分社员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愿,使得这一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无论是价格还是别的,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我不会放弃。”行伍出身的马海涛对未来仍有信心。

  多种经营的合作社:调整结构,紧盯市场生产

  “这是我们绿硕合作社5500多亩的薄皮核桃种植园区,明年就能挂果,从后年起将逐渐进入丰产期,预计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顺着容城县绿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王经理所指方向望去,南张镇沿京石高铁两侧,一株株优化高产核桃树枝干粗壮,蔚为壮观。

  近两年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回落,为了确保合作社取得经营效益,绿硕农业合作社管理团队积极调整了种植品种,除了大力发展薄皮核桃外,还与唐山鼎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订单甜玉米,获得了每亩毛收入1300元的效益。2016年下半年,在玉米价格继续出现较大下滑的情况下,该合作社又新增了近2000亩入社土地,目前合作社土地总面积达到了1.3万亩。

  深秋季节,容城县城子村的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错季蔬菜秧绿果壮。

  “这是今年的第三茬瓜菜。”城子村暖棚种植户、58岁的李庚群满面笑容地给算着自家的种植账。“我和老伴儿种了5亩暖棚,第一茬种的西瓜,卖了近4万斤,每斤价格平均能到六毛五分,毛收入在两万六千元。第二茬种的甜瓜,卖了近两万斤,每斤价格平均一块八毛,毛收入在三万六千元。眼下蔬菜价格跟去年差不多,估计这第三茬瓜菜的收入也会在两万元以上。全年刨除一万三千元投入,净赚了近七万元。”

  容城农林局相关人员说,最近两年,玉米价格降了很多,种大田作物的农户日子明显有些不好过了。相比之下,搞暖棚等设施农业的农户种植收益优势明显。准确预测及时调整,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才能让辛苦劳作的农民钱包更鼓一些。

  粮食生产合作社:科技支撑,种粮也讲差异化

  粮食玉米行情回落,就改成青贮玉米,改成蔬菜、核桃,改成食用菌,这在小范围来讲,属于结构调整,能够减轻农户的损失。而对于整体来讲,不仅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问题,更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对此,永联合作社监事长刘锡魁有自己的思路。

  刘锡魁退休前曾担任清苑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理事长,可谓跟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就是要做给乡亲们看,带着乡亲们干,依托科技创新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生金产银。”

  永联合作社2014年5月份成立,当时流转土地1200亩,入社会员130户。到今年流转土地达到5000亩,入社会员300名,以托管半托管形式辐射土地达到1万亩,还成立了永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规模扩大后,种经济作物管理跟不上,难以实行机械化,还是要种粮食作物,但要依托科技创新进行差异化生产,这样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土地效益。”刘锡魁说。

  自成立之初,永联合作社就有着异于其他农民合作社的“天然禀赋”。在它的示范园区规划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到2017年,园区建成新品种试种区6000亩,小麦繁种区2000亩,河北农业大学实验站226亩,中国农科院低碳种植实验基地200亩,循环农业示范区150亩……

  永联合作社今年试种的小麦品种是强筋麦,价格要比普通小麦高出10%,而且抗旱节水、易于管理。不久前,他们还跟上海一家生产食品配料的公司签了订单,生产用于提取植物增黏成份的彩糯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出不少。 (本报 郝凌峰)




差异化生产要靠科技支撑

  种植错季蔬菜和彩甜糯玉米本质上都是差异化生产,其背后需要科技支撑。走访多家合作社后,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在有种蘑菇传统的河北广宗县,长久以来,当地的蘑菇价格随行就市,今年挣、明年亏的菇农和合作社不在少数。而菌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却靠着灵芝种植棚跳出这个“怪圈”,不仅比普通蘑菇的附加值高2倍,而且不再为销售问题而烦恼。近期,他们加工了1000余盆盆景,在微信里一发布,很快就销售一空。

  经营有道靠的是科技支撑。该合作社法人王志恒是研究菌类的专家。他先后承担的几个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摸索研究自创了“粗粉碎棉秆柱式栽培平菇、姬菇技术”和“棉秆规模化栽培木腐菌配套技术”,前一项可使用棉秆量达到百分之百。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认为,棉秆作为辅料生产出来的蘑菇品质优、口感好。

  永联农民合作社的规划和实践让人振奋,这个示范带动样板靠的仍然是科技。清苑县离河北农业大学只有几十公里。刘锡魁说,从校长到教授,基本上都在合作社示范区有试验基地,三天两头来这里察看研究项目。合作社的新项目新思路有时就来自于跟教授们的闲聊。就比如他们已经签订订单种植的彩糯玉米项目,最早是这家企业找到河北农大一位教授咨询,而这位教授在永联察看实验结果时就谈起了这件事,引起了刘锡魁的注意,一来二去,这事就谈成了。

  当然,河北农大只此一家,不可能处处都能享受这个便利。不过,这其实代表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如果永联合作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频繁跟河北农大接触,更不会有现在强劲的发展趋势。

  农民合作社不论处于初创期还是辉煌期,一定要提高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唯有如此,才能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郝凌峰)




种粮大户刁建军的生意经——

种什么要看市场 省工钱得靠合作

  秋收时节,又见到了山东省临清市新华办事处刁庄村种粮大户刁建军。

  去年,当玉米价格下行时,刁建军把几百亩玉米作为青贮玉米卖给了当地的润林牧业公司,别人种玉米卖玉米赔钱,他却赚到了7万多元。今年刁建军家的收成如何?在刁建军家干净宽敞的院子里,谈起自己的种粮体会,他娓娓道来。

  卖青贮比卖粮食赚钱

  “今年行情比去年还差一点,但我还是赚到了钱。”刁建军介绍,今年玉米刚刚收获时,市场价格不如人意,按玉米粒每斤8毛1分左右的行情,肯定要赔钱。但如果卖青贮玉米,仍然有钱可赚。

  “去年青贮玉米每斤1毛5分,今年1毛2分。去年我190亩青贮玉米赚了7万元;今年价格低,500亩青贮玉米赚了5万元。青贮玉米价格低的原因是老百姓看到了青贮玉米赚钱,种得多了,价格自然要落一些。”

  虽然钱比去年赚得少,但刁建军依然很知足,因为同样是种粮大户,戴湾镇陈官营村的卢绪涛流转了2000亩土地,今年全部种上了玉米,每亩却赔了100元左右。

  问及赔钱原因,刁建军告诉,主要是当初没拿定主意。种玉米,如果下决心卖青贮玉米,就要密植;如果当普通玉米卖,就要按正常行距间距种植。卢绪涛没有密植,按青贮玉米卖,结果赔钱。如果按普通玉米卖,更赔钱。

  由此,刁建军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不单临清市,全国好多地方都在发展养殖业。临清市牲畜存栏量大增,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很大,以润林牧业为例,每天就要消耗20亩的青贮饲料,算算全市,需求量巨大。不光今年,以后种青贮玉米,还是有钱赚。

  农活找合作社干更省钱

  搞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是很多种粮大户感到头疼的问题,很多种粮大户由于投入太大,最后资金链条断裂,不得不退出。刁建军却避开了这一难题,他的办法是干活找合作社。

  刁建军介绍,为了节约成本,他和很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除了灌溉设施,比如打井、架线、潜水泵等必要投入自己掏钱购买,其余的都找专业合作社。

  买肥料,找专业农资合作社,价格便宜,质量还有保障;种子由种子合作社送货上门,保质保量。播种,找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出播种设备和人工,提供“一条龙”服务;防治病虫害,由专业合作社出设备人工搞定;收割,还是由专业合作社打理。

  “虽然请合作社也要出人工及设备使用费用,但比起自己动辄购买几万几十万的农业设备,还要投入人力物力维修维护,租用比购买要划算多了。”

  对此,临清市农业局魏立君说:“现在,临清市农机装备总量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4332台、3315台。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断涌现,如今全市注册农民合作社1365家,2016年新增注册42家,这就为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基础。种粮大户省了钱,合作社赚了钱,对农民来说,是“双赢”,更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保证。”

  不管种什么最好有“订单”

  玉米收获后,种什么,刁建军早已成竹在胸。

  “今年,自己的500亩土地里440亩种优质小麦,30亩种大葱,30亩种大蒜。另外,我今年还联合几户农民在附近几个村流转了6000亩土地,也全部种上优质小麦。种植的优质小麦收获后以每斤高于市场5分钱的价格卖给高唐一家面粉厂,这个已经签订了合同。”

  粮食价格波动且呈下滑趋势,如何保证种地不赔钱还赚钱,刁建军从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一是要种优质粮食,二是要和大公司合作。

  刁建军介绍,今年,种植的6000多亩小麦都是优质强筋小麦。“现在,优质面粉受欢迎,面粉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水涨船高,所以,我们种植优质小麦就事先和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把风险降低,企业货源也有保证。”

  “面粉企业也愿意和我们这样的种粮大户签订合同,因为小麦只有成方连片种植,才能保证小麦授粉的纯净,保证小麦品种。不然,东一块,西一块,品种不同,就成杂交品种了,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刁建军说。

  种葱和种蒜则是为了分散风险。刁建军说:“种蒜种葱的人工成本很高,但价格无法预测,可能高得离谱,即便价格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