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健:日子美了 古村活了
2022-06-27   作者:陈玲玲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1.png

陈力健(右一)给到访领导实地介绍乡村振兴项目

中国福建三农网莆田6月27日讯  “力健书记到村后,引进了产业落地,把造血功能带到村里来,特别是流转了土地承包给专业的农业公司来耕作,解决了村里有地没人耕种的尴尬。如今的大东村越来越好,我们做事情也更有干劲了。”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大东村委会副主任关忠辉感慨道。

驻村以来,陈力健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着力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让大东村变了个样。

三产融合添动能

4月中旬以来,大东村的稻田上空不时有无人机盘旋,开展施肥、植保等农业作业,吸引了周边村民围观,已经成为大东村一道新的风景线。

图片2.png

大东村空中俯视图

据了解,江口镇南边的赤港农场是传统的农业区,很早就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耕种,但因农业利润不高,很多人放弃了将土地流转起来的念头;同时,由于江口镇是著名的侨乡,多数年轻村民到海外谋生,家中的成片良田以老人耕种为主,旧习惯根深蒂固,存在着土地流转困难的问题。

“今年年初,在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机化发展中心和江口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大东村成功流转8公顷多的农田,成为全镇成功流转农田的‘第一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陈力健瞄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积极作为,促成大东村引进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经营流转的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利用高科技农机具来实现农作物的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助力大东村信田农副产品初加工中心和稻米烘干中心落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并带动蒜溪周边农业共同发展。

大东村素有“莆田北大门”、“入莆第一镇”之雅称,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侨文化”“陈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驿道集市文化”。到村后,陈力健充分挖掘村史文化,将原大东小学改造成了村史馆,打好“乡情牌”,并推动“待宾里——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为蒜溪景区起点窗口与游客服务中心,导览游客游玩,并将大东村原有“入莆第一集市”场景浮雕融入,让游客感受集市繁华。

图片3.png

大东村研学

“我们也计划引进莆田市莆旅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禾风里’大东农文旅基地,”陈力健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开展青少年体验式教育活动,推出农业劳动实践课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冬夏令营以及团体旅行等,融合一二三产业,让“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办好实事惠民生

“村里不仅有了长者食堂,还新建了网络室、阅览室和棋牌中心等,给我们生活添了很多乐趣,孩子们也可以放心在外打拼了。”近年来,大东村的独居老人常常会聚在一起休闲娱乐,对村里新增的暖心服务频频点赞。

驻村这段时间,陈力健始终把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做好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针对大东村“溪田厝山、错落有致、天然宜居”这一优势,他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以“文创加工”为思路对村内10座古厝及村道进行修缮,建设蒜溪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和五星幸福院,打造了红色文化教育、山林生态、民俗乡村、现代农田观光、华侨特色文化等5条研学线路,聘请专业人员到村指导,激活资源价值,推动研学产业落地。

此外,围绕农村品质提升要求和“凸显内涵、修旧如故、村民共参”的原则,他还修整了后山机耕路超2公里,形成大东村“一环路”,缓解了东官路交通压力,方便村民出行和亲近后山生态林。同时,积极发动村“两委”、村民等对房前屋后、排水渠进行卫生整治,并创建20户美丽庭院样板户,推进幸福家园品质提升工程,让百姓生活更宜居。

图片4.png

大东幸福院长者食堂免费就餐

“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也经常有很多外地人过来游玩,对我们村的印象很不错!”说起家乡的变化,村里的老人都竖起大拇指。(陈玲玲)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