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宁化: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3-10   作者:刘惠萍 吴仕权   来源:东南网

“80后”“90后”放弃企业高额年薪,回乡创业打拼;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在新的人生舞台实现自我价值;退休党员干部发挥余热,书写反哺桑梓新篇章……在宁化广袤的大地上,“人才回引”工程开枝散叶、结出硕果。

“我今年种了5亩水稻,还在羊场上班,收入很不错!”近日,宁化县中沙乡楼家村脱贫户张长根拉着乡村振兴指导员张南平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9月,张南平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加入中沙乡人才驿站,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居民夜谈等方式,针对楼家村发展路径不宽、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探索出拓宽楼家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村里创建中能澳晟生态养殖基地,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山羊产业,助力2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张南平是宁化县用心用情引才回归的缩影。近年来,宁化大力推行“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在外优秀人才数据库16个680余人,以人才驿站为载体,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兴业,真正实现了“回引一人、发展一业、改变一村”的美好愿景。

去年以来,宁化县积极搭建引才聚智平台,曹坊镇在全县率先成立人才驿站,打出因需制榜招贤、三顾茅庐请贤、待遇保障留贤“组合拳”,宁化县曹坊镇优秀人才巫国宝便是在看到一封“欢迎在外优秀人才回乡任职”家书后,毅然回到了曹坊镇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作为厦门大千振宇集团董事长,巫国宝自入驻人才驿站以来,在了解到家乡的教育现状后,决定向宁化三中设立捐赠12台3D打印机,成立科技活动教室,制作教学模型,以便学生能够优先接触高新科技设备,推动“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在快乐教学中成长。“我生于农村,为家乡的孩子提供这些他们更少接触的科技设备,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认识现代工业技术,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巫国宝说。

如何进一步引才聚才,服务乡村发展?宁化县聚焦破解农村“人难选、选人难”,村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面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不断拓宽人选来源渠道,打造挑得起乡村振兴重担的头雁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1年以来,宁化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联系、线下拜访”等形式,推动一批在外优秀人才返村任职,为乡村振兴建强生力军。成功回引181名本土大学毕业生、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其中参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43名。此外,还有31名退休干部被选聘为乡村振兴指导员或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其中,处级及以上的9名通过“县聘乡用”已被聘为乡镇乡村振兴指导员,科级及以下5名通过“乡聘村用”已被聘为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做到了人尽其才。

人引回来了,如何全方面发挥作用?今年来,宁化县制定下发《宁化县“百名导师扶百村”行动工作方案》,将返乡任职的13名机关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聘为帮带导师,建立“薪火”老书记工作站,通过带思想、带能力、带作风,促进新任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目前,13名帮带导师已和43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结对帮带。

“我们聚焦返乡任职的退居二线或退休干部等‘新乡贤’,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等作用,探索建立‘人才回引’和支持返乡任职人才作用发挥的常态机制,因人择优定岗,吸引更多‘新乡贤’‘新知青’参与乡村规划和产业发展。”宁化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我是宁化泉上人,父老乡亲依然记得我、信任我,让我十分感动。泉上正面临发展新机遇,能够回来为家乡做些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 常年在外经商的致富能手吴志勇,去年返乡参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和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确定为“开门一件事”,成立了泉上伟丰柯斯豹制衣公司制衣分点,吸纳本村28名村民到制衣厂工作,人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发挥人脉优势,对接在外企业家资源,帮扶泉上村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全村蜂蜜、手工豆腐皮等农副产品产业发展。“小吴见识广,有人脉、有能力、有经验,跟着他干,我们心里踏实!”泉上村村民李一鸣说。

“上马即奔跑、上任就实干”。宁化县督促指导返乡任职人才科学制定村级5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履职“第一仗”攻坚事项,累计解决6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落实200多个民生项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退休厅级干部曹祥敏、退伍军人杜钦政、经商精英刘鸿麟……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品行、有情怀、有业绩的宁化籍人才返乡,进入村党组织,造福桑梓。从改善村容村貌到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到提升乡风文明,“引才回归”畅通了引“智”引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动力。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