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正:寒来暑往三十余载的乡村兽医
2021-12-24   作者: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一身迷彩服、一辆摩托车、一个斑驳的棕色皮药箱,是他一年365天不离身的“作战”装备;山乡僻壤简陋的养殖场是他永不更改的“作战”场地,“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凉”是他平日工作的真实写照;养殖户家里的牛一看到他就跑,因为知道又要给它打针了……他就是李荣正,一个平凡的闽北乡村兽医,用实际行动默默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11224125648.jpg

李荣正(左)在给鸭子打疫苗

50来岁的李荣正是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三农服务中心主任,出生在莒口镇当地的一个小山村,个子不高,留着小平头,身材精瘦干练,已有35年的兽医经历。钻牛棚、跳猪圈、进鸡舍、做宣传、讲技术,是他的工作日常,经常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疲惫的他浑身因沾满禽畜的粪便而散发着难闻臭味,但这气味对于莒口镇的养殖户们却显得那么亲切和踏实。

莒口镇是建阳区的养殖大镇,镇上有1000多人从事养殖业,规模以上养殖户有六、七十家。三十多年来,李荣正的足迹遍布了镇上所有养殖户,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7辆摩托车,行程超80多万公里,守护着70万只鸭子、2.4万头猪、3000头羊、1600头牛的安康。

常年与畜禽打交道的李荣正,早已和村民融合成一片。然而,在家人眼中,李荣正却是个不着家的人。“对他来说,那些畜禽比我们还重要哩。”家人无奈打趣道。没有节假日,没有淡旺季,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村民一个电话,他就随叫随到。“大家都信任他,他很有耐心。我们有事找他,不管多远多忙,他都会来帮我们。”莒口镇黄羊养殖户吕会宝说道。

几十年来,身边亲戚朋友前往大城市打拼做生意、创业务工的人不少,但李荣正始终坚守在这个他熟悉的乡镇,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有外地养殖户以年薪10万元和技术入股的条件聘请他担任技术指导,他也都婉言谢绝了。问及为何守着这方土地?李荣正回忆道,读小学四年级时,自家赖以生存的母猪因误食农药死去,母亲悲恸不已的场景令他印象深刻。再联想到村里畜禽就医十分困难,有了病往往用一些土方法医治,一发生疫病农民就要遭受经济损失。当时的他就下定决心要学习畜牧兽医专业,希望能为乡亲们提供更好的畜禽医疗服务。

在莒口职业高中畜牧兽医班学习时,凭借着钻研精神和对畜禽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两年时间里不仅将学校课程全部学完,还自学完成了大学三年的专业课程。在实践工作中,他勤于思考总结,不断打磨自身的专业技能,练就了1小时为2400多只雏鸭打防疫针,30分钟之内完成肠坏死切除再重新接好的“外科”本领。

“不仅自己要懂,更要让老百姓也会。”他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毫无保留地向农户推广畜牧家禽饲养技术。通过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不断提高乡镇防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引导农户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为莒口镇及周边乡镇培养了30多个养殖大户和优秀动物防疫员。得益于科学引种管理,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目前莒口镇已发展成为闽北畜禽养殖大镇,每年养殖鸡鸭50万羽、生猪4万多头、南江黄羊3000多头,当地生产的后备母鸭销售区域达到五省三十多个县、市,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三十多年来,莒口镇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动物疫情。

即使作为全国79名农业先进工作者及农业劳动模范受邀代表之一,列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刚从北京回来的他,也要马不停蹄赶到农户家中“把脉问诊”。“去北京耽误了几天工作,要赶紧补上。”李荣正朴实地说。

近年来,李荣正先后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兽医站屡次被上级部门授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羊的链球菌病诊治》《鸭的传染性浆膜炎诊治》等多篇论文在专业刊物刊发。

干着繁琐的活,领着微薄的工资,守着平凡的岗位,有人问李荣正图的是啥?他笑着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喜欢兽医这个工作。村里的老百姓都信任我,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