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建宁:金铙山下好光景
2021-09-29   作者:罗鸣灶 曾程   来源: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沿着城高线往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行走,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莲农在荷叶间忙着采摘莲蓬,村民们的房前屋后晾晒着各种菌菇,金秋时节的金铙山下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八闽第一峰金铙山闻名遐迩,山脚下的高峰、大源和圳头村人文相亲、地域相连,一条城高线串起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何发挥集中连片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我们通过开展‘跨村联建’,把高峰、大源和圳头3个村进行串点连线,联建各村优势互补、产业抱团、成果共享。”濉溪镇党委书记饶桂发说。

2018年7月,金铙山联村党总支成立,下辖高峰、大源和圳头3个村,定期召开总支会议,建立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协调议事机制。

“跨村联建”,人居环境整治先行。作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高峰村引导村民拆除各种附属房和乱搭盖,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垃圾统一回收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开展“一革命四行动”基础上,联建各村按照省级示范村和旅游精品线路标准,对城高线和各村交汇处等节点进行精心打造。

建宁县城区至报国寺绿道,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在圳头村胡公桥,当地历史典故和地名来由通过彩绘得以生动再现,绿道骑行节点融入了特色文化元素。

“以前是各自为阵,开展‘跨村联建’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了。”圳头村距离城区2公里,是游客往返高峰、大源途经之地,村支委徐文彬说,村庄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都保持得很好。

“节点”变“景点”,各村有特色,穿行在城高线,处处皆是“车窗外的风景”。

环境美了,还要做旺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走进高峰村村民聂火标家中,一筐筐清洗过的鲜莲散发着清香。“一亩地可以产75公斤至100公斤干莲,种得好产量会更高。”聂火标边说边在铁匾上挑拣鲜莲,然后端进客厅烤箱内。

聂火标坚持“烟——稻”轮种多年。两年前,他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劳作,租了8亩地种莲。“转型”的背后,是村里日益红火的乡村游。

“村里新建了漂流、彩虹滑道、水上乐园等项目,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全村从事旅游行业的就有200多人。”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长礼说。

聂火标除了在漂流项目景区上班,还担任村里的护林员,爱人在金铙山景区上班,全家人吃上了“旅游饭”。“种莲相对烤烟、制种更自由,就是采莲的时候比较忙。”聂火标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处闽江源头的高峰、大源和圳头村,持续做足“生态+”文章,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站在大源村元庄自然村村尾,濉溪河碧波荡漾,两岸青山连绵起伏。“上世纪80年代,泰宁的游船就来到这里,接江西和本地游客到大金湖景区。”大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笔荣是元庄村人,对当年的情景印象深刻。

一水相连,资源共享,共同做大跨县旅游产业“蛋糕”。“目前,在元庄村规划了170亩地,用于‘渔人码头’项目建设。”国家电网三明供电公司派驻大源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学生说,项目一期投资1100万元,下个月进入招投标。

“渔人码头”建设提速,“世界最大的梯田莲海”影响力不断提升,“莲海玉家”二期项目今年10月动工,大源村村部改造提升为旅游服务、研学基地……连点串线,文旅产业项目为大源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大源、高峰村不同,圳头村目前以发展种养业为主,如何让日益红火的旅游产业产生“溢出”效应,实现成果共享、共同发展?

“这片千亩梯田名为谢马苏梯田,和大源村的梯田莲海隔着一个山坳,如果修一条路,把两片梯田莲海连起来,这里也会吸引很多游客。”站在谢马苏梯田半山腰,徐文彬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说。

项目建设需要时间,圳头村开始行动了。今年,村里有218户农户种莲,年产干莲100多吨,产值可达850万元。“游客来高峰、大源旅游,村里的莲子和其他土特产不愁销路,价格也上去了。”徐文彬说,虽然村里没有旅游产业,但村民享受到了抱团发展的实惠。

眼下,圳头村立足种养业,培育桃花、梨花、荷花等赏花产业,不断丰富当地旅游业态。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巍巍金铙山下,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