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薏米穗香正浓
2021-09-13   作者:郑景荣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9月13日讯 薏米是福建省特色农业品种和“福九味”道地中药材之首,也是浦城、宁化、仙游、新罗等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全省种植面积约10万亩。为推动福建省薏米产业发展,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专门组建了薏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紧紧围绕关键技术瓶颈,积极开展品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种植,研究高值加工技术,提升福建薏米产业价值。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171.png

(薏米是福建的特色农业之一)

科技“走亲戚”

在浦城县官路乡的薏米种植户中,一提起福建省农科院,他们都能叫出林忠宁、邓素芳、李春燕、陈恩等几位薏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成员的名字,在他们的眼里,这几位科技特派员等于福建省农科院,一听说他们中谁要来官路乡,不少种植户都会早早地央托乡里几位合作社的负责人,帮忙约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这一点除了因为浦城人的热情好客外,更重要的是科技特派员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科技好处”。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380.png

(开展薏米高效栽培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

浦城薏米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浦城薏米的核心产区在官路乡,薏米产业是官路乡乡村振兴的主要特色农业。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是浦城县薏米种植规模最大的生产组织,拥有种植基地3000多亩,联结农户113户,年产值800多万元,长期带动1035户农户稳定增收。

理事长廖水生是与科特派服务团队打交道最多的当地薏米种植产业带头人,早在2011年就跟福建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对接,合作社几乎是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下一路发展壮大的,在廖水生的心里,早就把这些专家当成了自家的亲戚,因此每次他们来浦城,他都会让家人精心准备当地地道的菜肴,搬出窖藏多年的自酿薏米酒招待。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705.png

(开展薏米高效栽培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

说起这几年渐渐畅销的薏米酒,还是因为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原来有些年景薏米销售不畅,久了就成了陈薏米,更不好卖,再加上加工过程中破碎薏米,总得有个去处。廖水生便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开始酿造薏米酒,后来薏米酒也就在官路乡盛行起来了,慢慢开始远销外地。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861.png

(薏米科特派服务团队在田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近几年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成员轮班似的往返几个薏米产区,接力指导服务薏米种植生产的方方面面,通过培训、示范、观摩、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从种植环境改良、规范化栽培管理和粗精加工技术创新及提升等关键环节,点点滴滴地促进当地薏米产业的发展,也在当地种植户中树立了良好“口碑”,每到一个地方就像“走亲戚”一样亲切。

变废为宝

杨海清拿出一包袋泡茶放入煮茶壶里,不一会儿一股特别的草根香气扑鼻而来,给在座的客户沏上一杯后,杨海清神秘地问客户:“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家都疑惑地想知道。杨海清告诉他们,这是福建省农科院最近正在研究加工的薏米根茶,薏米根富含薏苡素,是非常好的功能性茶饮,但在以前,薏米根是农民普遍丢弃的“废物”,因此开发利用薏米根茶饮,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薏米综合价值。

微信图片_20210914171733.jpg

(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在仙游金沙薏米种植基地指导)

杨海清是仙游县金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从父辈接棒继续“金沙”薏米种植生产事业,90后的他对年轻人的快销市场有着独特的敏锐。在杨海清看来,薏米综合开发从“厨房”延伸到职场“办公室”,迎合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潜在的消费市场空间广阔。福建省农科院的科技创新支撑让“金沙”薏米在健康快食和茶饮开发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线。近年来,仙游县立足资源优势,与福建省农科院紧密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科技+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制订薏米种植生产地方标准,促进金沙薏米走上产业化道路,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统计,金沙薏米目前种植面积近万亩,产值超亿元,带动5600多户农民种植金沙薏米,创造就业6500多人。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1555.png

(薏米大田种植场景)

除了薏米根,薏米秸秆在浦城县也成了“香馍馍”。浦城薏米因多种植在山垄田、山坡地,本就肥力有限,再加上连年种植,农民普施化肥,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制约了浦城薏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开始在薏米种植核心区官路乡建立秸秆还田种植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基地,几年下来,试验地的土壤肥力大幅度提升,单位面积不仅收获薏米,还收获大球盖菇,综合效益显著。据了解,利用秸秆还田种植大球盖菇,平均亩产约6000斤,按市场较低价格的2元/斤计算,扣除每亩6000元的菌种和人工成本,每亩可增收约6000元。当地农民看到示范成效后跃跃欲试,今年薏米收割后可望大面积推广。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1865.png

(福建省农科院薏米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利用薏米秸秆种植大球盖菇,不仅大幅度增加单位耕地的种植收益,而且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浦城县农科所黄金星所长认为,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促进浦城薏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1979.png

(薏米全株都是宝)

薏米全株都是宝。目前,福建省农业生态研究所正在加快研究从薏米谷糠和薏米壳等薏米加工副产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应用于畜禽饲料添加。据介绍,薏米加工过程中会产生40-50%的薏米糠和薏米壳,基本上作为废弃物处理。然而薏米糠和薏米壳富含甘油三油酸脂、维生素等活性成分,用于饲料添加有助于提高畜禽免疫力和促生长。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时不仅可以促进薏米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利用,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延伸产业链价值,促进薏米产业化发展。

“宁有种乎”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2207.png

(农民正在割取薏米秸秆做牧草)

在宁化县淮土镇,田里的薏米像韭菜一样被齐整地割掉。“这是粮饲兼用的薏米品种,在整个生长期间至少可以割两次秸秆作为牧草喂饲牛羊,但不会影响正常的结穗成熟,产量也不减。”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林忠宁副研究员介绍说:“这种薏米非常适合广大农牧区推广种植”。

福建薏米四大产区都有自己的“当家”品种,而且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这个地方品种拿到另外一个产地就种不好,地域性尤其突出。这些品种都是当地长期种植历史流传下来的品种,但异地适应性差,因此推广面积都十分有限。几个产区现有的薏米品种亩产量平均基本都在350公斤左右的带壳干谷,脱壳后200公斤左右,产量总体偏低。

福建薏米穗香正浓(学习强国稿)2507.png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正在比对薏米潜力种源优势)

“为了解决福建薏米品种问题,我们长期开展薏米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良种选育工作。”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应朝阳研究员表示,农作物的品种繁育从筛选出优势潜力品种到区域适应性试验再到稳定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福建地区的薏米,生长期长,基本上一年只能种一季,而达到品种性状稳定至少要七代以上,最后还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指标。

2019年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航天搭载育种技术,筛选出了一批薏米潜力资源,目前已在建阳、浦城、宁化和仙游等地进行品种筛选与区域适应性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福建也将拥有更多适应性广、产量大、品质优的薏米良种供市场选择。

2017年以来,福建省农科院薏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累计下乡230多人次,服务福建薏米主产区的5个乡镇、12家合作社和企业,推广薏米“五新”技术15项,建立薏米标准化种植与产地加工的示范点、示范片和示范基地7个,面积3000多亩,带动农民500多户,其中科技示范户15户,户均年增收1.2多万元。累计推广薏米种植3万多亩,累计取得经济效益1亿多元。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福建省农科院薏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帮扶工作,累计培训农民800多人次,科技帮扶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

随着健康消费水平的提高,粮药兼用的薏米产品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福建薏米产业目前总体规模虽然不大,但品质、品牌和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福建省农科院薏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抢抓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薏米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福建薏米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郑景荣)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