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启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
2021-07-15   作者:萧镇平   来源:福建日报

漳州市启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在全市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集中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至2023年底,全面淘汰养殖用泡沫浮球,将传统养殖渔排升级为塑胶养殖渔排或深水抗风浪网箱,将筏式养殖泡沫浮球升级为塑胶浮球;同时,逐步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推进海上养殖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美丽的“海上田园”。

重点任务为:科学布局养殖空间。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严格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和绿色发展要求,全面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坚持转型升级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与海上安全相一致,与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相契合,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体育、旅游、生态等专项规划协调,做到与环境整治和未来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取得最大综合效益。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要符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严格限定在规划可养区,限养区要按限养要求进行,禁养区养殖设施要依法予以清退,不得进行升级改造。要结合港湾和近海养殖容量情况,调减近岸、港湾小网箱养殖规模和密度,增加网箱养殖的深度,积极引导发展湾外水产养殖,开辟漳州市远海养殖新空间。要全面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引导发展网箱养殖名贵鱼类,大力发展贝藻类养殖,积极发展碳汇渔业。

加强海上养殖规范化管理。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进一步加强海上养殖现状管控,加强海上养殖巡查和联合执法,明确责任区、责任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超规划养殖和泡沫养殖设施反弹,确保海上养殖符合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要进一步做好养殖用海调查工作,强化智能动态管理。建立海上养殖台账,健全养殖模式、养殖数量、养殖位置等海上养殖信息档案,逐一登记造册,实现养殖属性及空间信息“一张图”管理。

升级改造养殖设施。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统筹谋划,有序安排,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一县一方案、一县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施工图、时间表,细化措施举措,积极推进。用三年时间集中完成全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改造塑胶渔排10万口、塑胶浮球筏式养殖13.66万亩,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40口。其中2021年完成改造塑胶渔排2.92万口、塑胶浮球筏式养殖4.42万亩、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10口;2022年完成改造塑胶渔排4.2万口、塑胶浮球筏式养殖6.17万亩、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18口;2023年完成改造塑胶渔排2.88万口、塑胶浮球筏式养殖3.07万亩、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12口。

做好废旧养殖设施处置。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严格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漳政办〔2021〕22号)要求,做好废旧养殖设施处置管理工作,在养殖区周边设立集中堆场,建立渔业垃圾上岸后的集中处理机制,做好渔业垃圾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在废旧渔排拆解和贝藻类养殖设施泡沫浮球替换过程中,要督促养殖户在渔排周边海域设置围栏,及时将废旧设施和垃圾清理上岸妥善处置,并将养殖区周边环境整治到位作为项目验收的前提。

强化养殖设施源头管控。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严格落实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印发的《漳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漳发改生农〔2020〕10号)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政策措施,禁止使用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泡沫浮球、塑料瓶,以及其他不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造材料,全面淘汰回收传统水产养殖泡沫浮球。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岸上泡沫浮球、泡沫船等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全面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使用部分塑料制品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生产调整等工作,从源头上阻断非环保养殖设施向海上输送。

推动发展深远海养殖。沿海各县(区)、古雷开发区要深入开展适养海区的调查,依据养殖规划制定深远海养殖发展布局方案,积极创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要鼓励行业内外的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参与深远海大型养殖模式的产业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科学、有序发展深远海养殖。通过造养联合、租养结合等形式推动深远海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新型养殖设施方面的应用,推进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探索发展风渔互补。要引导养殖主体立足深远海、仿野生、高品质,积极打造品牌渔业。东山、诏安要在这方面先行试点推广。

探索发展渔旅结合业态。在九龙江口湾、诏安湾、东山湾等地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海区,配套建设观光摄影点、休闲垂钓点等设施,发展渔家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研学等渔旅融合业态,实现海上养殖和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推动“渔旅结合”高质量发展。( 萧镇平)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