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东石镇塔头刘:乡村振兴千条丝 支部拧成“五彩绳”
2021-07-08   来源:晋江经济报

微信图片_20210708143020.jpg

笔直宽阔的金东路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川流不息的车流把塔头刘村一分为二。北片区伸向大陆腹地,有连片厂房和平整开阔的耕地;南片区临海,屋舍密集,1500米海岸线绕村而过,曲折而又缠绵。

塔头刘,一个与红色结缘百年的老区村,一个世代讨海为生如今产业兴盛的闽南传统村落,一个曾经土地贫瘠穷困不堪的沿海小渔村,近年来是如何走出一条人和业兴、宜居宜商、环境优美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呢?

答案或许在这八个字:结丝成线,拧线成绳。

相传,为孩子系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在塔头刘,这五色丝线则是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打拼的象征,而把五条丝线拧成一股绳的,则是村党支部这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数年磨砺,这股五彩绳越拧越坚固,越拧越耐用,张弛有度,历久弥坚,高高拉起塔头刘这艘航船的风帆,驶向幸福光明的彼岸。

红色:革命底色最自豪 乡村振兴成色足

塔头刘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与荣耀:晋江小延安。这个1952年第一批获批的革命老区村,把数十年前的光荣历史都镌刻进村中新近修缮完成的塔头刘村革命斗争陈列馆。

“全塔头刘共有3700多人,大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进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数百年来忠孝相传而融入血脉里的因子”。他骄傲地告诉,八十年前,数不清的共产党人来到塔头开展革命工作,但从没有一人被出卖过。

塔头革命据点因之被称为“晋江小延安”。在这里,不仅有中共党员朱汉膺、何邦基、曾炉、李刚等人前来播下革命火种,还有泉州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人如黄国璋、许运伙、何必然、苏棠影、吴珊、郑种植、祝增华、郑家玄等先后来此开展革命活动,并培育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红色,是塔头刘的底色,它使塔头刘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渐渐又内化为特有的文化基因,成就新时代阔步前行的底气。这一点,当你越是走近村党支部一班人,就越发真切地感觉到了。

从2012年至今,这个支部连续干了三届。九年来,村支委成员基本保持稳定,干事有冲劲,成事有办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丝丝入扣,拧股成绳。而塔头刘,也在点点滴滴变化中化蛹成蝶,展翅飞翔。

九年来,原先的村主干道从不足3米拓宽成6米,村中形成三横三纵的交通路网,进出村企的大型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厂区了。

九年来,新迁建的占地30亩的晋江廷都小学拔地而起, 扩容后学生800多名,辐射周边六个村。

九年来,全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休闲公园、环村慢道相继建成,村公厕改造完成,极大方便了群众。

九年来,慈元文化节越来越红火,既给全村带来了文明新风和时尚气息,也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文化大餐。

九年来,陈规陋习渐渐消退,全新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民邻里和谐共处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红色,是这股绳最厚重也是最鲜艳的底色,也成为助力塔头刘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精神给养。

橙色:一届连着一届干 历史使命担肩上

晋江廷都中心小学的校徽,图案主体是一簇跃动的橙黄色火苗,设计者显然对村里这所前身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小学有着颇深的了解。

2012年,当新上任的村支书刘永进把村道拓宽当作大事来抓的同时,他没有忘记,这所村小学的扩建已是迫在眉睫。彼时的廷都中心小学,只有两幢相邻而立的三层教学楼,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是相对陈旧且局促的校舍,也制约了小学的进一步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口号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村支部首先想到的是扩建,但随即就否决了。因为村小学位于村中部,周边腾挪空间小,扩建余地并不大。而且扩建要动用到村幼儿园,扩建完成后,幼儿园也就被挤占了,显然行不通。

经过周密调研,很快,一份廷都中心小学迁建计划书出炉了。根据计划,新小学将建在村西片区一片占地约30亩的地块上。

方案一出炉,两大难题也接踵而至:一是征地,二是资金。

这块地,涉及村里约30多户人家,少的几分,多的数亩,占地情况不一,村民能同意吗?征地能顺利完成吗?

村两委立即行动,由村党支部牵头,与村委会、老人会成立了4个工作组,把30多户村民分别归组,针对不同情况做工作。

令刘永进没想到的是,征地异常顺利,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这显示出塔头刘村民的胸襟和远见,多数村民一听到是为办小学办教育征地,都义无反顾。”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水平介绍,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户有近6亩地,主人刘文吨却非常支持,第一个签下协议。

紧接着是筹措资金,初步预算达3500万元的建设资金,除了市镇的配套外,还需村里自筹的资金也是天文数字,这要从哪打开缺口呢?

关键时刻,长期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刘基川捐出100万元,而一向关注支持村里发展的刘丕周老先生也捐出300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了!2014年正月,村里又抓住乡贤回乡过年的契机,召开学校迁建座谈会,发动乡贤踊跃捐款。

自此,廷都小学迁建有序推进,这离不开塔头刘村民、企业、乡贤、老人会及社会各界总计达1800万元的爱心奉献。

廷都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塔头中山小学,也是“晋江小延安”火苗点燃的起点。秉承红色革命历史的荣光,新廷都小学从2013年动议到2020年最终完全竣工,历经三届支部,实现迁建新生,这既是村党支部把全村的力量与爱心拧成一股绳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新时代赋予村党支部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

放学了,廷都中心小学草绿色操场上,尽情玩耍的孩子们在欢呼雀跃,左胸校徽上闪耀着的那团橙黄色的火苗,格外亮眼。

橙色,成了这股绳最亮丽最动人的一抹。

绿色:三棒接力不松劲 接续整治村容美

村九队仓库原先是村南片的一块脏乱废地。现在,这里平平整整,黄色车位线清晰醒目,十多部小车停放得整整齐齐。

滨海堤岸内,原先是一条只能通摩托车的沙地小道。如今,这里建起了环带状的滨海休闲公园,绿化带顺着海岸线绵延伸展。夏日傍晚,这里成为村民纳凉放歌的好去处。

除北片区外,塔头刘的东南西中四个片区,位于金东路南侧,这里人口稠密,屋舍密集,村道狭窄。由于大部分村民靠讨海谋生,全村一度是渔具遍地堆放,海蛎壳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村容村貌是典型的脏乱差。

环境治理,塔头刘选择从村主干道拓宽整治开始。2013年,这条名为中山路的村道拓宽改建正式动工;全村停车位施划同步进行,村两委对荒地仓库等废弃地进行回收改造,无中生有地“变出”了100多个车位。

2016年4月,滨海休闲公园动工,不到两个月时间占地21亩的公园即告完工。同年9月,新港桥到公园路段进行改造。

2017年6月,环村西路人行道改造启动,村道绿化一并完成。

2017年9月,占地4100多平方米的渔民休闲公园竣工。

2017年下半年开始施行厕所革命。村中两座公厕拆旧翻新,一座公厕内部改造,并新建两座公厕,村民“方便”更方便了。

2019年6月,村一号路环境整治启动。

2019年8月,观海慢行通道开工,同年11月完工。

如今的村南片区,形成三纵三横路网,路桥通畅,绿树环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走在村里,村民心里是无比的轻松与畅快。

从村容脏乱差到环境“优乐美”,村党支部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方面的目标,经由三棒奔跑接力得以完成,实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乡村图振兴的愿望。

绿色,为塔头刘吹来一股文明清新之风。

蓝色:向海而生能拼搏 好风借力新生活

世代向海而生的塔头刘村民,骨子里有一股海洋文明与生俱来的拼劲与冲动,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迸发出十足的激情和惊人的爆发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一向以讨小海和农耕为主的小渔村。借由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村里办起了一批拉丝厂、铸造厂、吹塑厂、紫菜培育场。这些社办企业的开办,除了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培养了村民的经商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

好风可借力,第一家港资企业在塔头刘诞生了。时年三十出头,早年远赴香港谋生的乡贤刘贤棋返回村里,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回乡办起了“塔兴”服装加工厂。由此也开启了塔头刘村最早一批服装企业家的发展历程。一时间,塔头刘人心中的那团热火似乎被点燃了,村里企业办的风生水起,远近闻名。较有名气的有村民刘全通、刘清池等人办起的雨伞厂,以及刘清展等人办的五金加工厂。如今,村企“雨梦丝”已成为国内伞业的标兵,也是东石乃至晋江伞业的一面旗帜。

从土机台到引进自动化机器,从家庭小作坊到现代企业经营,从来料加工到出口贸易,塔头刘产业发展渐入快车道,也完成了单纯的渔业农耕村向多产业并进的华丽转身。如今,伞业、服装业、五金配件业、渔业、海产养殖业等行业,筑起了塔头刘产业兴旺的发展格局,全村年产值达10多亿元。

是的,蓝色,一直就是塔头刘人向海而生、开疆拓土、敢拼会赢的标签。

白色:移风易俗唱“白脸” 文明乡风全吹遍

亲子绘伞、南音会演、剥海蛎比赛、环村“迷你马拉松”……不久前举办的塔头刘村第八届慈元文化节,是一个由“佛生日”演变而来的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已成为群众翘首期盼的节日。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村民文化阵地的掌控和精神生活的引导,成了村党支部一班人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宋朝慈元皇后是塔头刘村村民的集体宗教信仰,在移风易俗之前,每遇慈元诞辰,塔头刘村村民家家户户都会举办“佛生日”宴,大操大办宴请亲友,不仅浪费,还易发生酒后闹事。

为改变这一陋习,村两委会联合老人会,将“佛生日”改为文化节,用文体活动代替户户宴席,“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普通话”变成“闽南语”,理论宣传、思想教育接了地气,乡风民风更加文明。

新旧文化阵地的交替,不是说说就能成的。与这场新旧民俗的交锋一样,村两委和村老人协会在全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行动中,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特别是村主任刘长春带头取消侄女16周岁宴,第一个唱起了“白脸”,也由此重塑了塔头刘新时代的村规民约。

从2018年推选新村规以来,村民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已成为新风尚。16岁宴基本不办,寿宴满月宴举办也大幅下降,家家户户不再搞排场,不大操大办。

公家唱“白脸”,村民得实惠。移风易俗不仅减轻了村民不必要的负担,更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几年来,村民简办红白事共捐资300多万元支持村里的慈善、教育、养老等公益事业。

公事面前唱“白脸“,而在面对家庭及个人事业方面,村党支部一班人却常常红了脸:在历经三届的村两委里,有人原来办企业已经很成功,毅然选择为村民办事为村庄造福;有人家里仍在办厂,但因全心投入村中事务,对企业反而疏于管理;有人原先开店生意不错,但现在只能找人合开;有人工程专业毕业,因村务工作繁忙,都很少接外地工程;更有人从事村务工作二十多年,常无暇照顾家庭……在个人家事与村务公事的天平上,这群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边倒的倾斜。

白色,是塔头刘共产党人的担当、坦荡与纯净。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