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说驻村”系列报道之六】抓好党建促脱贫 巩固长效促振兴
2021-01-12   作者: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亲自推动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自2017年底以来,第五批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真抓实干、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党群社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成效明显。为讲好驻村故事,弘扬驻村精神,本网首批推出省派福州、莆田驻村干部系列相关报道。

走访罗源县曹垅村村民,了解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jpg

省派福州驻村干部领队(右一)与曹垅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天敏(中)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

中国福建三农网福州1月12日讯  进入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省派福州市驻村第一书记拿出只争朝夕、决战决胜的干劲,聚焦“准”和“实”,以从未有过的力度、热度和速度,把脱贫攻坚引向深入,使得贫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福州市12个第五批省派重点帮扶村共筹措帮扶资金2912万元,实施项目65个,12个村61户202名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000元,为衔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快马加鞭,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战鼓声声,党旗高扬。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带领下,全市上下盯紧关键全力攻坚,狠抓工作落实,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驻村干部坚持用足用好用活群众工作法,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永泰县洑口乡后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我平坚持和村民同吃同住,与群众打成一片,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倾听群众的需求,将村情资源、产业基础以及贫困户家庭成员、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对策等逐项详细记录在册,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工作惯例。永泰县盖洋乡小洋村驻村第一书记华杰锋在走访中得知村民因缺乏路灯夜间出行艰难,他便协调派驻单位——省委编办为村民送来了第一份“新年礼物”——新安装的30余盏路灯。村民的福利远不止这些。近两年来该村投入600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工程、道路硬化、护栏修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及水库修复等民生项目,尤其是自然村“户户通”道路,让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IMG20180116094701_wps图片.jpg

后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我平(右一)为困难户争取福建省红十字会爱心物资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是前提基础。针对党员干部年龄大、队伍弱、作风涣散等情况,永泰县葛岭镇溪西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靖夷从抓党建入手,争取6万余元改善村部环境,选派年轻人参与村务管理,通过村级组织换届,村干部平均年龄减小10岁,增强了队伍活力;同时新发展5名年轻党员,培养6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罗源县起步镇曹垅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天敏通过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制度管理、志愿服务等措施,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该村争取了65万元为留守老人新建一座幸福院,还开办村吉他公益培训班,带动教育扶贫,搅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驻点村各显神通,让文明新风尚吹进百姓心坎。永泰县赤锡乡淡油村驻村第一书记陶然结合派驻单位省司法厅优势,将法治乡村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中,制定《淡油村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打出组合拳,推出支部共建、设立法律服务站、聘请法律顾问、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打造法治文化景观带等举措,不断营造法治乡村氛围,打造出“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廷为扶贫又扶志,开设“蒲边夜话—乡村文化大讲堂”,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凝聚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乡贤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商村是;开创性地举办儿童夏令营、冬令营,引导亲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爱家乡的思想。

微信图片_20210112120027.jpg

蒲边村发动村民成立振兴先锋队,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2020年,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交通不畅,农产品滞销。驻村第一书记全力当好“协调员”,将贫困村货源精准对接派驻单位、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的需求,解决“菜篮子”“米袋子”问题。永泰县长庆镇中洋村驻村第一书记瞿林积极践行“消费扶贫”的理念,多方发动派驻单位同事购买村民积压的农产品。上半年以来,派驻单位三个支部结合党日活动专程到村选购了近万元的鸡鸭油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销的燃眉之急。

微信图片_20210112144717.jpg

驻村第一书记瞿林(右)到田间了解村民的水稻收成情况

建设一个坚强阵地,修通一条路,扮靓一个村,发展一个产业,不落一个人……是每个第一书记最美好的“初心”,更是他们脚踏实地努力的成果。

党建加持,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如何打开产业发展的症结?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富农兴农效应持续显现。

产业建设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对产业发展盲区,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滴水能穿石”的果断和决心,在产业试水中收获成果。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绍胜和科技专家在几番选点、试验后,终于成功获取适宜当地种植的野生金线莲苗种。孙绍胜因势利导,采取“公司+合作社+高校+党员+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等机构,建立起200多亩的金线莲种植基地。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303.jpg

礼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绍胜(右)帮助困难户解决金线莲种植技术难题

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的“炼金石”,民营资本跟进下乡,规划团队锦上添花,为乡村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永泰县清凉镇岭下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信达聚焦当地山水特色布局和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加强招商引资,与“双溪文旅”和“北吉洲”两家外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打造海峡两岸生态健康度假村以及花海温泉谷等项目。目前,“北吉洲”项目签订了3.5亿元,土地流转已完成。

DSC_1078.JPG

岭下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信达(左一)向省派福州驻村干部领队林友隆(右二)介绍瀑布景观步道的建设进展

地域文化是乡村的名片。驻点村充分挖掘历史积淀背后的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色,树立乡村品牌形象,彰显乡土内涵,带动个性化乡村游的发展。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雪梅深入挖掘力钧御医文化,致力于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增强“御医故里”文化品牌影响力,借势发展药用玫瑰、麋鹿园等旅游项目,引进北京博爱堂医院管理公司建设中医药康养小镇,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112115449.jpg

在驻村第一书记杨雪梅的牵线搭桥下,福州市名城委与樟洋村开展书籍捐赠仪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各驻点村将村内资源通盘考虑、优化组合,让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走向外部市场,形成产业联姻、人才联动、市场共享的联动机制,让产业大观园“百花齐放”。永泰县梧桐镇三富村驻村第一书记兰金秋利用小喜自然村古村落生态优势,引导本村合作社——永泰县森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增资3300万元,租用村集体200亩林地种植优质水果等经济作物,打造“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自驾游+帐篷营地”一体化基地。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兆雄依托村里的乌桕林和生态资源,成立闽清长桥蜂业合作社,主打“义由乌桕蜜”品牌,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与福州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共建,与网络平台对接合作,从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眼下年产值已达198万元,农户增收约117万元。

省派福州驻村干部领队林友隆说:“近年来,这些乡村的蜕变主要得益于党建的引领。在乡村建设中,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点燃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激发了村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起党建统筹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党建聚民、党建富民、党建安民。”(方芳)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