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探索环境治理新模式:布下“天罗地网” 污染无处可逃
2020-07-02   作者:林剑波 蒋健   来源:福建日报

经过这几年的污染整治,木兰溪水质逐年改善。 许武 摄

技术人员在检修微型高密度空气质量观测监测设备。

技术人员指出热点网格平台上监控到的大气情况。

近年来,莆田市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环境监管手段,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如今,该市已建设了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数据平台等。去年,在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2019年度智慧环保10个创新案例正式发布,其中包括莆田市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

  “主动融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进一步巩固好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指出,要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巩固提升河长制等制度,努力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莆田经验”。

  广泛布点 精准定位

  6月1日,来到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看到了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时查询空气质量指数,以及过去某个时间点的空气质量指数。以5月31日14时为例,平台显示莆田市空气质量指数为73,并综合其他参数作出原因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莆田的空气质量较好,但是臭氧逐渐成为首要污染物,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的重要因素。

  这与莆田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制鞋是莆田的第一大传统产业,加上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些行业,如家具涂装、包装印刷、汽修喷涂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成为臭氧污染的主要前体物。

  “原来有国控监测站、省控监测站,但是数量有限,覆盖的范围比较小,只能反映站点附近的空气质量。”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固废科负责人陈国英介绍说,为解决臭氧污染防治的难题,莆田于去年初开始建设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该平台囊括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了卫星遥感、气象、源清单数据、互联网等跨行业大数据资源,确保重点污染排放说得清、看得见、管得住。

  按照网格化管理理念,莆田市生态环境局选取大气污染排放最大的15个热点网格,重点覆盖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每个热点网格内布设2至4台微型高密度空气质量观测监测设备,总共布设50台。

  “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可以重现臭氧及前体物在大气中产生、传输、扩散、反应的完整过程,24小时全面全域感知臭氧空气质量状态。”董杰是平台运营方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监测设备可将污染源精准定位到500米×500米范围内,对短时和长时排放污染源精准溯源,达到对污染异常的精准识别。”

  自2019年5月试运行至今,该平台共触发报警1万多次,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近4000个。去年1至12月,与2018年同期相比,莆田市“臭氧8小时”从15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38微克/立方米。

  实时监测 保障水质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位于木兰溪入海口,过去,按照规范要求,每隔10分钟就要对pH值和排水流量进行一次人工采样。现在,有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氨氮、总磷、总氮、pH值、排水流量等污染因子数据,并实时上传至系统后台,用于进一步优化水质。这样,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废水水质情况。

  作为莆田市工业龙头企业,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平均每天需要处理约4000吨废水。有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该公司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坐在中控室,就能看到整个污染物的监测情况,达到排放限值85%的话,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公司动力区域经理姚志佳说,如果按以前的做法,每个车间至少要配置2个人,现在所有的车间加起来,每个班次仅需2名员工。

  近年来,莆田市利用智能化技术,建设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数据平台,对全市污染源贡献较大的企业进行监管,涉及造纸、皮革、印染、食品等行业。作为控制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有效手段,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被称为24小时不下岗的“环保警察”。

  木兰溪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沿岸分布着不少制造业企业。经过这几年的污染整治,木兰溪水质逐年改善。为了保障全流域水质,莆田市在全省率先建设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

  目前,莆田全市有24座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其中国控2座、省控7座、市控15座。今年,莆田市计划在木兰溪干流及其支流新建流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10座,逐步完善全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体系。

  闭环管理 处置有力

  通过报警、推送、检查、上报等闭环管理机制,监管平台推动环保执法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

  以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为例,后台管理人员实时收集报警信息,在线上锁定某个热点网格,再利用线下的走航监测车和移动监测设备,进一步缩小范围,最后精准定位,确定污染源所在地。

  5月14日上午10点44分,在莆田市“热点网格技术工作交流群”里,陈国英发布了一条环保问题短讯。信息显示:涵江区涵庭路和后郭街交会圆圈处,整个区域内工厂众多,走航监测车监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异常偏高。收到信息后,涵江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马上行动,到指定范围内进行排查,寻找污染源企业。22分钟过后,交流群里就跳出一条反馈信息:执法人员已经找到了污染源企业,并当场要求企业停产、立即整改。

  为了明确各级监管机构职责,建立发现及时、指挥迅速、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污染源发现、交办、处置、解决、反馈、评分链条式闭合管理,莆田市生态环境局推出了一套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该机制以全市三级网格长为评分对象,采取百分制扣分形式,扣完为止;分为月评分和年评分,根据每月得分总和确定全年得分;年评分结果报县(区)政府,作为年度干部考核参考依据。评分内容包括两种情况,以整改反馈情况为例,对于报警后24小时内无反馈的,一次扣2分;对于不在污染源所在现场反馈的,一次扣1分;对于上传问题逾期未整改销号的,一次扣1分,且每逾整改周期累计扣分。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