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作物抗逆增产的绿色“钥匙”
2016-08-11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记农业部生物调节剂创制与农业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编者按: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改善民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是关键。“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科技创新成就举世瞩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完善,职业农民培育遍地开花。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十二五’农业科教成果巡礼”专栏,为您逐一介绍攻坚克难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提振产业的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默默耕耘的基层农技员和创业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敬请关注。

高产高效是农业生产的永恒主题,但是干旱等逆境危害常常造成减产减收,限制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针对这种常规栽培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留生带领的生物调节剂创制与农业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开展作物抗逆增产的激素调控机制研究,研发植物生长调节剂新产品,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新型“绿色武器”。

“玉米倒伏主要跟茎节伸长有关,茎节伸长受内源激素的调控,但是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开关’,并且弄清楚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段留生告诉,他们每年都要在人工气候室、温室和大田种植玉米,不仅要观测茎节伸长进程,还要进行物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重要蛋白质功能,特别是植物激素的检测分析,为人工控制玉米生长提供依据。

近年来,该团队以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为对象,揭示了茎节伸长调控机制,发现了胺鲜脂、乙烯利等调节剂间的复合效应,明确了冠菌素等调节剂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生理机制,为作物调节剂和化控技术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6年国庆假期,段留生在安徽宿州的玉米田中与当地农技人员和村民查看玉米收前长相,当年该户玉米种植密度比往年每亩提高了500株,不但没有倒伏,而且秆粗穗大。

农户激动地说,“玉黄金”这东西真管用,6-9片叶子时一亩地喷20毫升,玉米“腿”就短了,不光抗倒伏,棒子还大、“秃尖”小,增产一成有把握。这个“玉黄金”,就是段留生团队发明的玉米防倒增产的调节剂。每年夏秋季节,团队师生都要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试验示范,了解农民地里的玉米生长情况,获得第一手数据。

2013年1月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段留生胸戴大红花激动万分,他的团队历时10多年完成的玉米大豆新调节剂研制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一成果针对倒伏减产难题,发明了30%胺乙水剂等调节剂新产品,明确了人工调控穗位高度的“窗口期”,集成创建了化控栽培技术体系。成果在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玉米主产省大面积应用,累计超过1.5亿亩,农业部两年5地田间药效试验增产9%-15%。

为了使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团队通过专利许可、产品转让、合作研发、合作示范推广等方式,近10年实现了12项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转化以及调节剂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企业新增产值超过10亿元,也促进了多个产业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引领了我国调节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增加了我国在调节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