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洋科技推介会上的 “黑科技”
2019-12-30   作者:吴晖   来源:福州日报

4f3dbca3-607c-47df-bdad-c28b02125bf9_副本.jpg

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融入“三个福州”建设,昨日下午,由福州市科技局主办、福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福州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福州海洋科技成果推介会在榕举行。会上,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福建海事协会的学者、专家,向相关企业推介了一批最新研发的海洋科技成果。从会上了解到,推介的不少成果属民生项目,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市场前景广阔,颇具亮点。

治理浒苔潮变“害”为宝

浒苔是一种藻类,最高可长至1米,繁殖能力极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造成海洋浒苔绿潮频频爆发,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同时浒苔大量堆积后腐烂繁殖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散发恶臭气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

在昨日的推介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带来的“一种浒苔的综合利用方法”,可治理浒苔潮,实现变“害”为宝。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刘斌告诉,该项目提供了一种完全利用、零浪费的浒苔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法,针对浒苔的特性,通过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使用浒苔生产水果保鲜剂、沼气、有机肥,实现流水线式生产。“项目突出的应用价值在于充分利用了浒苔,既消除了浒苔大量滋生引发的海洋生态问题,又开发了商品价值极高的水果保鲜剂、沼气、有机肥3种商品,具有充足的商品化开发价值。”

鱼类下脚料加工为胶原蛋白

人体皮肤真皮的构成约有70%是胶原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胶原蛋白会不断流失。胶原蛋白不仅可润肤养发,还可预防骨质疏松等,因此,胶原蛋白在市场深受欢迎。

昨日会上,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林岗带来的一项胶原蛋白加工技术,原料来自鱼皮、鱼鳞等鱼类下脚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林岗介绍,我国是罗非鱼的出口大国,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欧美人吃的是罗非鱼的鱼柳(鱼肉切成条状),不吃鱼皮。这些鱼皮往往被用于饲料加工,附加值低。

“我们这个项目将鱼皮、鱼鳞等鱼类下脚料开发为可食性胶原蛋白,不仅提取率高、原料安全,可以大大提高鱼类下脚料的附加值,而且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社会发展规划。”林岗说。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酶法脱脂和复合酶法水解技术提取胶原蛋白,并采用膜技术调控水解胶原蛋白分子大小及分布,生产胶原蛋白寡肽和低聚肽,开发出鱼皮、鱼鳞复合酶—膜法水解提取胶原蛋白并脱色、杀菌、脱腥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海鲜活延续液延长海鱼寿命

为满足内陆地区群众对海鲜的需求,海鱼运输中通常离不开海鲜活延续液的使用。

昨日推介会上福建海事技术协会带来的海鲜活延续液采用的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经深加工制备而成。

福建海事技术协会的石芝钦告诉:“在海鲜运输过程中,将我们研发的海鲜活延续液与海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运输海鱼的容器中,能有效解决海鱼的生存问题,同时可延长海鱼7天~9天寿命。”

据介绍,该产品还可用于高密度的海产品养殖、防病,提高海鱼免疫力及自愈力。

在昨天的推介会上,推介的一批海洋科技成果引发了与会相关企业的极大兴趣,纷纷主动联系、洽谈。昨日的推介会是我市促进在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系列活动之一。市科技局积极发挥科技中介服务作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在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榕落地转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技术合同登记总额达3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02%。今年,我市技术合同登记总额预计将突破40亿元。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