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开改革新步伐 带来“菌都”新气象
古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2019-11-13   作者:龚键荣 杨远帆 吴涧   来源:闽东日报

6.jpg

古田晟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工厂化模式生产海鲜菇,日产量达到10吨。 杨远帆 摄

7.jpg

用不锈钢气泡清洗机清洗鲜银耳,省时省力省电。

杨远帆 摄

8.jpg

女工在削菇蒂操作平台上作业。 杨远帆 摄

9.jpg

工人在进行银耳冻干前的准备工序。龚键荣 摄

10.jpg

古田银耳经过商品化包装,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市场。 龚键荣 摄

环翠屏湖区域是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起源地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菇农用段木栽培银耳开始,食用菌就和这座山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50多年来,古田县精心培育食用菌产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工、社会化合作的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推动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

秋冬之际,走进古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生产区,看到当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又有新气象——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加工链条不断延伸、服务保障更加全面。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产”是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关键优势所在,目前全县已开发食用菌品种37种,2018年食用菌产量达87万吨,其中银耳产量占全球90%以上。

古田食用菌在全国市场之所以长年保持领先优势,在于“县域工厂化”生产与工厂化生产的协同发展,这一模式极具古田特色。

大桥镇是古田银耳主产区,一年四季菌菇飘香。岭南村生生食用菌基地负责人程春生告诉,古田食用菌产业链分工精细,足不出县就能获得各个环节的专业服务,覆盖原辅材料供应、菌种研发、食用菌栽培、加工、营销等。

随着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深入,优化食用菌产业“一产”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古田县着力提升菇房设施装备水平,鼓励农户积极改造建设标准化菇棚。

眼下正是生生食用菌基地最为繁忙的时候,建成不久的50间标准化银耳菇房已有过半投入生产,程春生忙前忙后却心有喜意。他说:“传统菇房的生产条件简陋,人力管理成本较高,而标准化菇棚采用夹心彩钢板材料、钢架结构,整体坚固美观,保温性强,更有利于银耳生长,今年预计会有更好的收成。”

据悉,古田县计划在三年内完成10000间标准化菇棚建设,其中造价约4万元的夹心彩钢板银耳菇棚可获得2万元补助,这项惠民政策力度颇大,受到广大中小菇农的欢迎。

栽培、管理、采收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耗时最长、劳动力最密集的环节,近年来,古田县除了不断完善县域范围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还积极推动天天源、益禾、晟农等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建设,实现各类食用菌在单一企业的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位于大桥镇的天天源银耳生产基地是全国首个袋栽银耳工厂化生产项目,采取与小农户栽培截然不同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在天天源的现代化银耳栽培厂房内,两排数十间菇棚相对排开,每一间菇棚都安装了自动化设备,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可自动监测并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使银耳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

“天天源基地现有120多间菇棚,正在满负荷生产,日常管理维护却只需要2名工人,这得益于工厂化生产节省了大量人力。”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昌铿自豪地说,古田食用菌企业目前代表着国内银耳工厂化生产的最高水平。

引领加工业迭代升级

循着“菌香”,从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的生产端走到加工端,看到加工环节的清洁生产水平较前些年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实现生产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烘干是银耳干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传统烘干设备的燃料以柴、煤、废菌棒为主,能效比低不说,对周边空气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然而,在吉巷乡永安村,古田县芳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烘干厂却见不到明火,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原来,芳海合作社的烘干厂用不锈钢气泡清洗机替代了人工清洗,同时还引进了热泵烘干设备,实现清洁能源烘干设备全面替代老式锅炉。合作社负责人郑春海说:“现在烘干1斤鲜菇较之前可节约20%的电力,清洗鲜菇较之前节约40%的水量,省下不少开销。”

天天源银耳生产基地也对清洗、烘干环节进行了技改,装备水平更为先进。杜昌铿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削菇蒂操作平台流水线,工人在各自工位有序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烘干环节则创新使用低温烘干技术,出炉的干品色泽均匀、朵型上佳,更受市场欢迎。

促进烘干工艺设备提升、推进加工企业清洁能源替代、打造食用菌工业园区和工业走廊、扶持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近年来,古田县认真查找食用菌产业“二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补短板、强链条的清晰思路,成效颇为明显。

打开最新的古田县工业发展规划布局图,一个个定位明确、配套齐全的工业园区,自西向东形成一条园区经济带,特别是今年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周边东、西、北三个工业园区打造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区格外醒目。

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北区毗邻京台高速凤都互通口,是古田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主动发展“道口经济”而打造的新兴工业平台。园区主要依托古田的食用菌、水果、红曲、竹笋等特色资源,重点引进食品加工、医药制品等项目,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健康产业园。

据了解,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北区规划总面积2287亩,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074.673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759.809亩:一期规划建设用地422.844亩,今年已启动标准化厂房、部分路网、盛养食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二期规划建设用地651.829亩,已完成安征迁、勘探、设计和部分林地报批等前期工作。

“招商引资是当前园区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已引进4家大型食品企业,其中3个是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1.8亿元。”凤都镇党委书记周光辉说。

目前,古田县已开发生产冻干银耳茶、雪燕耳、银耳清露、银耳馅饼、银耳曲奇、银耳面膜、食用菌调味料、山珍菌汤煲等数十种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

建平台强品牌优服务

今年5月,第二届中国(古田)食用菌大会如期举行,国内外客商代表、食用菌行业专家学者等400多人齐聚古田,加强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商机。

古田县紧紧围绕食用菌行业焦点,通过“以会带展”的方式,精心组织了食用菌大会主旨演讲、食用菌专题营销论坛、菌类美食品鉴会、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食用菌产业“走出去”暨“一带一路”专题讨论、菌业精英联谊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的对外沟通对接机制。

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食用菌大会是古田县委、县政府服务食用菌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在平台搭建、品牌打造、金融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提升在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古田县自2007年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至今,逐步完善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古田食用菌博物馆、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古田县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等集科技研发、市场交易、产品加工、文化交流、检验检测及标准化建设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去年,央视滚动播放公益宣传片《古田银耳》,其唯美的画面配上文雅的文案,令古田银耳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积极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田银耳”、打造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十方田”、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展,古田县通过线上线上全面推广,将“菌都”品牌打得更响。

政府搭桥、银农合作,金融“活水”持续滋润食用菌产业。古田县从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汲取成功经验,大力开展普惠金融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微易贷”“菌菇通宝”“善融e贷”“智动贷”等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有效破解了“三农”抵押难、融资难问题,支持了古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政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古田县与宁德海关签订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促进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结合古田外向型经济,建立关政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实施贸易便利化政策,强化技术帮扶和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古田食用菌企业扩大出口。

古田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菌产业是古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今后全县上下将继续以高标准发展食用菌产业,努力把古田建设成全国一流现代食用菌产业高地,进一步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