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非物质代表传承人冯亚火点燃“火梨花”
2019-09-16   作者:庄文剑 庄伟杰   来源:闽南日报

夜幕下点燃“火梨花”,焰火四散迸射,火星飞舞……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南靖县山城镇“合兴宫”庙的“火烧尫”都会进行“火梨花”表演,现场的“火梨花”照亮了夜空,蔚为大观。“火梨花”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鸿钵村独有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第22代“火梨花”技艺传人冯亚火是当地的技艺传人,近日以其36年坚守传统工艺、致力改进“火梨花”技艺,被我市评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7.jpg

冯亚火在制作“火梨花”

今年66岁的冯亚火出生在南靖县山城镇鸿钵村,他家世代制作和传承“火梨花”技艺。小时候每年在与族人共庆春节时,冯亚火便在“火烧尫”民俗活动中充当主要的“火梨花”燃放“使者”。 打小对传统制作技艺耳濡目染、参与民俗活动重要角色,冯亚火对“火梨花”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每次看到“火梨花”在节日里散发出奇特的火焰,冯亚火更是心生喜爱。

1983年,30岁的冯亚火开始向冯角极等上一辈传人学习“火梨花”制作技术。学习初期,如何寻找合适的材料,冯亚火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每年正月初三,他都跟着老艺人到四五公里开外的麻竹林,为下一年的“火梨花”制作寻找竹筒材料。据冯亚火回忆,当地老人们经常自行先找到合适的竹子,然后把冯亚火叫到竹子旁边,教他如何选材。刚开始选竹子时,冯亚火选的常常要么细,要么脆,要么有裂痕,均不符合选材标准。后来,他便拿着放过“火梨花”的竹筒去比对,观察老艺人选材技巧,逐步掌握材料选取功夫。

每年冯亚火与老艺人们要花费两三天时间,挑选500根竹子作为材料,随后在竹筒上做好记号,农历八月便再到山上,将标有记号的、生长状况良好的竹子砍下,放到屋内阴干。冯亚火介绍,放在屋内阴干的竹子,他们每隔五天便上下左右持续翻动,确保竹子所有部位干湿度平衡。到了正月十三,冯亚火、村里老艺人以及其他村民便聚集在一起,分工协作进行竹筒选锯、清污、火药装填、引信安装等,逐步完成“火梨花”制作。长期的制作实践,冯亚火逐渐熟练掌握“火梨花”的制作技艺,能制作出比烟花还要绚丽的“火梨花”。

渐渐地,冯亚火成为当地人耳熟能详、技艺精湛的传统艺人。鸿钵村每次民俗活动都邀请他制作“火梨花”。冯亚火平日里干农活,一到民俗活动便精心研制“火梨花”,36年来默默坚守着这一传统技艺,为家乡民俗活动增色添彩。谈及“火梨花”制作,他声称它是村里独有的财富,制作技术只有当地传人才知道。在为数不多的传承人里,冯亚火精益求精,近阶段在传统的制作基础上改进技术。他改良原有的火药配方,调配原有秘制配方硝石、酒精、铁屑等燃料比例。经过再三试验,他特制出的“火梨花”在焰火喷射中方向更加均匀,强度更加稳定,色彩更加绚丽,深受观看民俗活动的人们喜爱和赞许,他的制作技艺和名气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获评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中,冯亚火一边用木锥和捣棍对“火梨花”竹筒进行火药填充和夯实,一边对说,他会继续坚守和传承“火梨花”传统技艺,并教授年轻人技艺制作,让这门传统独特技艺代代相传,让“火梨花”绚烂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