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所向: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
2019-07-30   来源:海峡通讯

微信图片_20190730193919.jpg

李炎春在派驻村参加劳动

“我们还会在这溪上建些石阶和木桥,这样村民就可以在溪上戏水踱步,回味童年时的乐趣……”6月14日,上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炎春带着走向村口的党建公园,一边兴奋地用手比划着,望着古樟树旁缓缓流过的小溪和不远处山坡上屹立的春晖亭,他的笑容中分明写着“热爱”——这里,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乡。

李炎春,一位80后青年骨干。2017年12月,他经原单位福建工程学院推荐,由省委组织部批准派驻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上樟村任“第一书记”。在一年多的驻村时间里,他带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脱贫攻坚,实现了美丽蝶变。“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虽然累,但也乐在其中。看到村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离幸福越来越近,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对李炎春来说,这便是他驻村的朴素初心。

做大山深处的“领路人”

一年多前,李炎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争取驻村机会,而这已是他第三次报名申请,虽然前两次申请未果,但他并没有放弃念想。他说,自己是农民子弟,从小便深刻体会到农民的不易和艰辛,这次能被选派到村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让他有机会重回农村,回到那片曾经生养他的土地上去贡献力量。

上樟村是革命老区村,距离县城38公里,是全镇最偏远的两个村之一。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72户共14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户。全村的收入来源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收入极低,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健全,加之村两委软弱涣散,上樟村被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农村,对李炎春来说并不陌生,插秧割稻、田间地头的事他都知道。为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驻村伊始,李炎春就投入到地毯式的入户走访中。哪里需要修路、哪处需要改建、哪家的田头水渠不通、谁家的农产品滞销……他深入了解村情,大事小事,只要是村民的事都记挂于心,尽其所能做出回应。他说,作为第一书记就应该有第一的要求、第一的担当、第一的责任和第一的表率。

村里要发展,支部得有引领、党员得有行动。李炎春经常放弃休息,带着党员干部走村串户摸村情,为村里的发展建设四处奔走跑项目,就连在异地出差时也不忘用微信督促党员干部召开协商会议,讨论解决村民的困难和需求。

微信图片_20190730193933.jpg

上樟村两委工作会议

“要是在以前,像这样通过民主协商决定村里的事,准没戏。”上樟村支部委员詹志诚说,李炎春刚到村里时,村委会会议室空空荡荡,党员干部各忙各家的农事,村支部组织犹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为调动村两委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李炎春给党员干部立下严格的规矩。他先是要求实行会议通报考勤,对缺席或怠惰的党员干部教育批评,从严处理。开始时,也招致了一些党员的不满,但李炎春并未泄气,而是耐心地找他们谈话,表明态度,化解心结。渐渐地,大家伙开始理解这位80后驻村第一书记的良苦用心。李炎春趁热打铁,提出了“抓一重二联三”这一符合上樟村村情的党建工作法:即抓牢支部这个核心,注重建章议事与民主监督,紧密联系党员、群众和企业。在李炎春的带领下,上樟村党支部制度日益规范化,党支部的号召力、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村民的向心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大家都拧成一股绳,齐心要把发展搞起来,实现上樟村的振兴。”上樟村副书记吕剑勇告诉,村里越来越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就有10名青年主动提出入党申请,已有2名成功发展成为党员。

微信图片_20190730193939.jpg

古樟树下的党建公园

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

翻开李炎春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全是驻村以来的工作纪实——“今天下午,一元农场农业配套项目验收……”“今天,与村老协会谋划老人活动中心场所建设……”“说干就干,通往县道道路扩宽征地……”

在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省派漳州市驻村干部领队林可登的记忆里,李炎春是个不怕辛苦、对工作非常有热情的年轻人。他说,像李炎春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每个月一般要在村里待上20多天,只有周末才能回去陪家人。但对李炎春来说,周末无休是家常便饭。作为领队,林可登经常会到村里去关心了解李炎春的工作情况。“炎春一心想的都是怎么把村子发展好,他做事很踏实很努力,而且是‘掏心窝’地去解决村民的困难。”

驻村这一年半,李炎春所有的时间都扑在村里,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他只想抓紧时间为村民多做实事。

刚驻村的时候,上樟村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禽畜养殖污水随地排放,村民的居住环境又脏又乱。见此情此景,李炎春马上召开建设动员会,组织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前往南平考察学习,回村后立即开展村庄卫生整治大行动,并把村庄卫生保洁按年外包。如今,上樟村已经形成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村容村貌得到彻底的改变。

“以前这里是荒地,没有路,也没有桥,更别说有落脚休息的亭子了。村口那棵有年头的古樟树被村民供奉起来,成了烧香迷信的地方。李书记来了之后,决心要把荒地变宝地,在古樟树下建起供村民休憩游乐的党建公园。”指着村口的老樟树,詹志成说。

上樟村有8个村民小组,连接该村的水空自然村出村道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村民出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连开车也颠簸得胆战心惊。出行难,致富更难。李炎春下决心要把这几公里的出村道路硬化亮化,同时把村民期盼多年的4.8公里中心村出村道路拓宽,为上樟村村民铺好致富路。

李炎春频繁奔波于市县交通局、财政局之间,为帮助上樟村争取修路项目资金,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资源。经过不懈努力与多方协调,终于向上争取到950万元修路资金。对此,村民们赞不绝口:“李书记是个好干部,他来了,路变宽了,还新修了许多水泥路。”

微信图片_20190730193944.jpg

李炎春到医院看望放牛摔倒住院的老人

“李书记隔三差五就会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他对待村民就像对自家人一样。”村民杨万德说,上樟村贫困低保户邹建国脑瘫重度残疾,家里只有妻子和他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李炎春得知情况后,跑遍了市县镇三级民政、残联等部门,为邹建国办理了低保,还为他妻子争取到村保洁员的工作,每年能多收入千余元。贫困户杨樟华,一直住的是危房,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养鸭,但因品种问题,鸭子总是卖不出去,他焦急地打电话给李炎春,李炎春马上联系亲朋好友,向他们推销杨樟华的鸭子,不仅帮助他打开了销路,还努力争取到经费为他改造了危房。

“有困难,找李书记!”随着一个个承诺的兑现,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办结,提起李炎春,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创新,为了上樟更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扶贫必扶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李炎春深谙这个道理。他说,“组织给我的时间只有三年,三年时间一到,如何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之前制定的制度和引进的项目如何延续,我都有考虑。现在我已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我们村年轻的村干部及部分村民都进入了我们的‘农民大专班’学习农业技术、学习管理,将来建设上樟村,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主要力量。”

全省首创的上樟村农民大专班是李炎春谋划已久的振兴乡村新路子。扶贫,不光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为帮助上樟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李炎春依托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发起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目前已有50名党员、群众参加学习。“上樟大专班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一定会把握好这次学习机会,毕业后为上樟村发展作贡献。”大专班一学员告诉。

李炎春还邀请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帮助谋划扶贫项目产业,引导村民发展蘑菇、百香果、黄龙果等高优产业,同时成功申请了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与华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党支部联合打造“党建+农村金融”模式,扶持群众种植蘑菇6万多平方米,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与此同时,李炎春联络乡贤创建了漳州市省级扶贫开放重点村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苗木、化肥、技术等免费“五支持”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增收6000元以上。他利用上樟温泉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投资逾20亿元的香樟乡创小镇项目正在开发中……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上樟村马不停蹄。

如今,上樟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已全部实现脱贫。因工作实绩突出,2019年,李炎春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用实际行动回馈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我觉得我有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这样才无愧初心。”

微信图片_20190730193953.jpg

上樟村古湾桥党建园

来自省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省选派了2997名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其中省派第一书记400名,选派到漳州市双薄弱村的第一书记31名。一年多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漳州市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与李炎春一样活跃在八闽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驻村干部们,不仅用辛勤汗水浇筑了人生中的一段精彩历程,换来贫困山乡的美丽蜕变,更汇聚起乡村振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