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料:脱贫攻坚谋发展 只为山村展新颜
2019-07-02   作者: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1.png

林廷料(右一)到贫困户家落实脱贫帮扶工作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7月1日讯( 方芳) 作为宁德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林廷料于2017年12月前往百苋村开展驻村工作。经历了从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变,他开启了一段艰辛而精彩的脱贫攻坚之旅。

百苋村位于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从县城驱车需颠簸3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与海的距离甚远,让人难以将它与地处沿海、鱼米富庶的霞浦联系在一起。这个总人口195户(767人)的小山村,分布着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仅200余人,茶叶、茭白等作物种植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7年百苋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5人,被列为宁德市扶贫开发重点村。

图片2.png

宁德市人社局开展支部共建,慰问村贫困户

作为驻村书记,林廷料深知一纸任命不仅意味着肩上的责任与心中的理想,更寄托着全村人脱贫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林廷料走在稻田间、茶园里,踩着泥土和杂草,心中悄然谋划着这场脱贫攻坚战。

“志智双扶”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则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百苋村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开展“志智双扶”,依靠农民做足农业文章。

为让村民树立脱贫攻坚的信心,林廷料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决定从“短平快”的农业项目入手。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村里的农业种植会诊把脉,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及温湿度科学引进紫薯、海参果及优质水稻等新品种种植;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种加养”项目,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村里还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种子、种植技术等,让贫困户大胆干、放心干。

图片3.png

省农科院专家莅村指导产业发展

丰收季来临,如何让累累硕果变成“真金白银”的收入?“农产品种植引进来,农产品销售走出去”的清晰思路早在引进种植时就已形成。一时间霞浦县幼儿园、福州客商等纷纷上门,新发展的50亩“鸭稻共养”无公害水稻和几百只土鸭被订购一空,“农产品进城”的致富路打通了,村民们乐开了怀。

2018年村民实现经济收入大增长,村人均年收入14280元,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志智双扶”显成效。

打造“百苋”品牌,打造宜居环境

百苋村四面环山,交通相对闭塞,基础文化建设落后。林廷料到任后,深入田间地头听心声,提出要重视百苋村文化建设,打造“百苋”品牌,让村民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

经过多方筹措资金,主村300多米长栈道、亭阁、休闲公园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陆续在2018年竣工。紧接着,村卫生所和村口候车亭进驻百苋,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百年红豆杉、金丝楠木和枫树,被称为“百苋三宝”。林廷料和村两委充分挖掘资源,据此打造“红豆杉文体活动公园”,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到此进行乡村游。

为更好地推动品牌建设,提升百苋知名度,林廷料积极联系外部资源,与返乡创业青年联合上海“壹雄文创促进研究中心”,以村里故事为题材,拍摄电影《笕爱 · 十月》。

林廷料还重视乡土文明与三农文化建设。他在村委楼制作党建工作宣传栏和传统文化宣传墙,宣传中央政策,传递中央精神,让老百姓看得明白,学得踏实。村里的图书室收藏了1000多册农业书籍,便于村民查阅资料和学习农业知识。

图片4.png

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近两年来,林廷料向各级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河道改造、村容村貌和传统文化建设。今日的百苋村,如出水芙蓉,让人们格外喜欢。

长远谋划,巩固发展

俗话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林廷料心里清楚自己驻村任职就3年时间,怎样让村里经济不止步是重难点。

在与村两委攻坚脱贫的同时,他着眼于村里的长远发展,让百笕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跨步向前。如今,百苋村的投资项目遍地开花:2017年,村里利用村委楼顶平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年收入3万余元;2018年,投资水门乡“雾里青”茶厂,年终可分红6000元;投资参与霞浦县核电职工公寓项目的建设,年收入超6万元;筹措资金购置县城商铺,年收益2万余元;投资乡里的竹子加工厂……一项项长远打算,村民们算在心里,喜在心上。有了这些硬收入,村里经济发展后劲更足了。

扶贫路上,林廷料心中时刻装着百姓,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2019年3月,他荣获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奖。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