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鉴定工作快速推进
2016-07-12   作者:陈志宏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草牧业发展恰逢其时,呈现良好势头。“草业发展,种业先行”,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素材和基因源,是现代草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997年以来,通过征集、考察收集和国外引进,我国牧草种质中期库现保存草种质资源5.3万余份,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

  鉴定评价是推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一把钥匙,鉴定评价工作越全面越深入,提供利用的可能性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充分。多年来,在农业部畜牧业司的领导下,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开展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工作,取得以下成效。

  开展农艺性状评价,筛选农艺性状优异种质。制定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指标规范》,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规范和指标体系,系统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不断完善基础信息,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累计鉴定评价18794份,筛选出低纤维苜蓿、长序苜蓿、根茎型小叶苜蓿、籽粒高产型细叶燕麦、宽叶燕麦、直立型小冠花等优异种质资源157份。

  开展抗性鉴定评价,筛选抗性优异种质。制定抗旱性、耐盐性、抗寒性、耐热性、抗病性及抗虫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6套,研究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及分级标准,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抗性鉴定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系统开展了牧草种质材料的抗性鉴定评价,丰富了牧草种质材料特性数据信息,为牧草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可选择特性的优异种质材料。目前,共从8758份资源中筛选出抗旱材料90份、耐盐材料162份、抗寒材料18份、耐热材料9份、抗病优异种质32份、抗虫优异种质14份、耐重金属优异种质36份。同时,研发了紫花苜蓿病害诊断识别系统V1.0,实现紫花苜蓿常见病害的快速诊断。

  开展品质鉴定,筛选品质性状优异种质。参考美国和加拿大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制定了苜蓿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开展苜蓿品质性状鉴定,筛选优异种质,为苜蓿品质改良提供优良亲本材料。累计测定165份苜蓿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筛选出品质是特级(CP>19、ADF<31、NDF<40)的优异种质25份。

  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价,为核心种质构建奠定了基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揭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核心种质构建、草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指导。累计完成扁蓿豆、燕麦、狼尾草等11种800余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类群间的扁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较大,来源于内蒙古地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地区,内蒙古为我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富集区域;我国皮燕麦品种间遗传距离小,遗传背景简单,遗传基础狭窄,供试国内外裸燕麦品种遗传相似度较高,进一步证实了裸燕麦的同一起源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