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饭”才是长久饭
2016-07-10   作者:张 勇 霍占华   来源:人民日报

  10亩枣园郁郁葱葱,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水泉村农民张全正忙着施肥,汗珠不时从脸颊滑落。“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只要找对门路,山里人致富不愁!”他说。

  水泉村位于辽宁朝阳市七道泉子镇,山多地少,十年九旱。“过去种庄稼,一亩地没多少收成,村里人守着大山,过着穷日子。”张全说,

  怎么才能致富?村里人重新审视资源。山区是劣势,也有优势,这里毗邻国家地质公园,林地近7700亩,山清水秀,转型生态产业是条路子。可种什么?怎么转?对习惯了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不是件容易事。

  “支部指路,党员带路,才能让群众上路,关键还是要给村民做出样子来。”水泉村村支书王恒民说。

  2002年,水泉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改造坡地、荒地,发展大枣、南国梨产业。党员带头示范,干部带着村民四处取经,请专家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村民看到收益后,逐步跟进。如今,全村发展枣树4000亩,南国梨700亩,仅果业一项,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上产业不搞“一刀切”。芹菜沟村民小组坡地向阳,村里引导131户村民建起200栋蔬菜大棚,远销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天赐米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独特的资源优势,让水泉村瞄上了生态旅游,着力打造集林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村。村里引进辽西红豆杉公司,种植、繁育红豆杉200万株,银杏1.5万株,340多亩荒山变成了生态种植基地。同时,建起生态观光园区和温泉度假村。现在,全村林地面积达77.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村。

  吃上“生态饭”,美了乡村、富了乡亲。水泉村党总支书记王恒民说:“我们的农村美景如画,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不仅能留住乡愁,也能实现农民增收,这样的发展才能长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