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建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2019-05-06   作者:刘 荷   来源:福建日报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也是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其发达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求结构和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4%。但物流业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浪费、能源消耗过度以及高排放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据初步估算,仅2018年,全国快递企业共消耗快递运单逾500亿个、编织袋约53亿个、塑料袋约245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封套57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如果粗略按每件快件使用0.1公斤包装材料计算,中国每年产生快递包装垃圾高达40亿公斤,快递业中的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的回收率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2018年12月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强调发展物流新服务模式。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减少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是实现物流业提质增效的积极探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物流业是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2018年,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9.54亿元,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99.04亿元;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1.16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6.68亿元;1—12月的物流业景气指数均保持在55%以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福建物流业的“绿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一是物流业需求结构由“重”到“轻”。消费物流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工业品物流中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物流需求增长不断加快,高耗能产品、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回落。二是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甩挂运输、无车承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发展模式得以推广。2017年,全省获评国家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14家、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14家、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单位5家,6家企业进入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名单。2018年福耀玻璃、福建斯兰供应链、九牧集团、九州通医药、泉州晋江陆地港等10家企业被列入国家供应链试点企业名单。三是绿色物流技术明显提升。2017年“双11”期间,福建快递业开始尝试推进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等的应用。2018年,福建制定出台《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鼓励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开展供应链绿色流程再造,提高资源复用率;引导电商与快递企业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技术和材料,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物减量化。四是以示范试点推进城市物流绿色生态体系建设。2017年10月厦门率先启动绿色物流城市建设,系统推进绿色物流在城市的布局,从推广环保包材、纸箱再回收、新能源智慧物流、城市共同配送等领域,结合智慧物流应用,探索一整套智慧、绿色物流解决方案。2018年11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厦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虽然我省物流业的绿色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政策管理和具体运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社会对绿色物流理念和关心不够,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参与绿色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强。具有一定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绿色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制度较少,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物流业涉及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规定和管理措施有的还存在矛盾,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致使物流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引导。同时,一些物流环节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得不到技术装备上的支撑,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兼容性和配套性有待提高。绿色物流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障,我省各类院校的物流相关专业中涉及节约、环保、循环利用等方向的研究人才较为欠缺,不能满足现有的行业和企业需求。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省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营造良好的绿色物流发展环境。首先,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从快递包装回收、使用绿色材料、采用绿色出行方式等方面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培育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其次,相关部门可通过出台环保法规、发放排放许可证、制定绿色物流标准等方式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行为,通过绿色采购、环保补贴、税收扶持等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刺激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第三,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对企业的引导、带动和服务作用,通过搭平台、树典型、促交流等形式推动物流企业形成绿色发展观念,选择绿色发展型合作企业,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长远意义和持续收益。

    提高物流设施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物流业各主管部门,如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交通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等应统筹协调,从全局出发,理清物流各环节的关系,将物流规划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交通等相关规划衔接,科学合理地规划物流用地,避免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整合优化现有物流设施的布局及功能,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在批复新建物流设施时,应着眼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鼓励引导物流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建设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型的物流设施。

    加强先进技术对绿色物流的支撑作用。针对环境污染强度较大的运输、配送、包装和回收环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加大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电子面单、循环快递箱、环保快递袋、自动分拣等先进技术,为物流环节绿色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推动环境保护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通过联合出资、成立绿色物流基金会等形式推广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增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有效减少冗余的物流活动,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大力创新绿色物流运作模式。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物流环节,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我省要进一步加强海运、陆运、空运等交通运输方式间的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继续推动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以厦门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为基础,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分销商+共同配送”“连锁采购或批发市场+共同配送”“物流中心+共同配送”等共同配送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在产品设计、生产、分销等环节进行垂直合作或者进行企业间的横向合作,以实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推动出台绿色物流标准和运作规范。物流标准化不仅是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物流业降成本、提效率的有效举措。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以厦门、三明两地获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从单一物流环节开始逐步在整个物流产业链中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绿色标准,带动提高全省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应加强物流配送车辆规范运营,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城市快递配送车辆标识管理办法和配送车型标准。

    加强绿色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是集聚高端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要鼓励各校院从自身特点及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人才引进强度和广度,重点引进从事绿色物流研究的高级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同时优化物流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和培训方法等方面突出“绿色发展”特色。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