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戏曲现象与乡村记忆文化研讨活动在晋江举行
2019-04-15   作者:吴芸   来源:泉州网

4月11日至12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闽南戏曲)·晋江现象与乡村记忆文化研讨活动在晋江举行。活动由福建日报社主办,晋江市文旅局、社科联、文联、文化馆承办。来自省内外近50名文艺家、评论家和戏曲演员参与活动。

5.jpg

  与会专家在五店市传统街区欣赏南音表演 (黄荣钦 摄)

  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旨在加强福建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晋江戏曲现象”,探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包括乡村社区演出场所、团址在内的晋江戏曲活动场所,观摩晋江主要戏曲品种演出,并进行了热烈、深入研讨。

  晋江民间戏曲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晋江境内,无日不演戏,无人不看戏,现有露天戏台1500多座,为剧团下乡提供了很好的演出条件。晋江现有专业剧团2个、民间职业剧团27个,从艺人员800多人。连同经常进入晋江戏剧市场的外县(市、区)40多个剧团,年演出超6000场,观众达4000万人次。晋江市政府在抓好专业剧团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民间职业剧团管理新路,1981年建立全省首个专门的剧管机构——民间职业剧团管理处,对民间职业剧团进行规范管理。集看戏、评戏、订戏为一体的一年一度的戏剧展演节,至2018年已举办了31届。

  知名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告诉:“晋江是戏曲之乡,保护戏曲的意识非常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理念非常鲜明,晋江才有如此浓厚的乡愁,因为地方戏曲是乡愁高品质的表达。晋江地方戏曲有深厚的土壤,是当地老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是晋江地方戏曲保护、发展、弘扬的独有优势。应该抓住这种优势,把乡愁的品质通过地方戏曲表达出来,让地方戏曲焕发时代的光彩。”

  福建省京剧团一级编剧陈欣欣认为:“闽南历代戏剧艺术家富有创造力。闽南人用小小的木头人模仿人的表演,创造了精湛的木偶表演艺术,高甲戏则反过来,让人模仿木偶的神态,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当代的梨园戏以及南音艺术家,也在寻找传统艺术和当代的对接之路。保护、传承晋江戏剧艺术,就要强调艺术家的创造性。晋江戏曲要致敬传统,还要面对现在,思考未来。”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郑国权说:“泉州戏曲几百年来都靠民间传播,只有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公办剧团,泉州戏曲要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剧团的管理和扶持。”他同时建议建立泉州戏曲网站,积累资料,留住记忆,让全民交流共享,扩大泉州戏曲的影响。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