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郁华:柔弱的肩也能扛起“脱贫攻坚”的大旗

中国福建三农网11月1日福州讯(程文)“村财薄弱,基础设施差,村民不富,受教育程度低……”驻村不到一年,郁华已经攒了好几本厚厚笔记本,本子里记录的桩桩件件都是她一步一脚印调研、挨家挨户谈心得来的明前街村的实况,更是她立志驻村三年要为村民办的实事。三年很长、三年不长,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10个月,郁华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以情系贫困乡村的情怀,走进田间阡陌,扛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旗,抱着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决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从贫困户的生活冷暖,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从田间地头,到农家林园,都留下了她不知疲倦的身影。

微信截图_20181101100327.png

下村调研

俯下身去察民情

2017年12月13日,郁华来到明前街村报到,当起了第一书记,正式开始了为期三年驻村扶贫工作。娇小的身材,白净的面庞,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办起事来循规蹈矩,典型的机关女干部形象,这是郁华给南山镇明前街村村干部和村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正如她第一次来到明前街村时,村民不禁疑惑:这样一位娇弱的来自城里的机关女干部,能给咱们村带来啥变化?“行不行事上看呗。”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郁华让村民们渐渐看到,这位城里来的女干部,一点也不比男同志差,干起事来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事事处处为村里为村民着想。

明前街村是省级重点扶贫的贫困村。第一次到明前街村,郁华从延平城区到村里用了一个多小时,她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走进扶贫村,强忍着晕车带来的身体不适,当走进村庄里,我看到的贫困村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看到了村里破败的路,看到了简易搭盖的旱厕,看到了‘打着游击’办公的村部,看到了农民老大哥那渴望富裕起来的眼神……我真实地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导的情怀与担当,也是我来明前街村扶贫的唯一心愿。”

 来到明前街村,郁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遍村里所有的路,访遍村里所有的户。“这个第一书记不是官,是来为百姓办事的。”驻村以来,郁华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摆正心态,放下“机关气”,坦诚对待老百姓,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把本村的党员情况、人口数量、村民户数以及每户的大概情况熟记于心、了然于胸。她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真情排解民忧,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

在调研走访中,郁华发现,村里摘不掉贫困帽子的主要原因在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多。明前洋路作为村民主要出行路段,道路非常狭窄,且水沟预留空间不足,多雨季节易导致内涝,水沟拓宽刻不容缓。郁华多方奔走,为该项目向延平区财政局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9.7万元,还向原单位争取20多万资金,该项目目前已竣工验收。

筹资难,比筹资更难的是让村民支持这项工程,因项目需要近30户村民将自家宅基地退后半米用以拓宽道路,有的村民觉得自己利益受损而不愿意执行。“驻村要驻心才行,慢慢摸索怎么跟农民打交道,融入他们的圈子,尝试各种方法推动事情朝有利方向发展。”郁华为了推动这项利民便民的项目进行下去,协同村书记和村主任多次前往村民家中进行协商,向村民们深入阐述这个项目能为大家生活所带来的改善,在得知其中一户家庭是留守老人后更是多次前往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在台风来临时,雇车把老人家接到村部吃住,使老人感受到关怀,在外打工的子女知道后,非常感动,带头让出宅基地过道,使道路施工能顺利进行。在郁华书记和村主任吴忠敬的积极协调下,这些村民终于同意“退让”,项目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城里来的女干部,她接地气,转变角色快,夏天里顶着酷暑走村入户从不埋怨。”村书记吴运芹对郁华赞不绝口。

微信截图_20181101143943.png 

主村道路拓宽现场

 撸起袖子抓党建

驻村扶贫工作中,郁华既是扶贫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党建工作的组织者。面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现象,这位第一书记深知抓党建的重要性。“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村里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秘诀时,郁华把党建摆在了第一位上。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决策站和指挥部,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是否通畅。驻村10个多月来,郁华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贯穿工作始终。按照“分类指导、一案一策”的要求,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找出病症原因,明确整顿目标,细化整顿措施,做到分类施治、对症下药;对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加强对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领导方式、致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养;对党内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村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让村民高度参与村内事务决策,切实凸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让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协调者。

7月初,以开展“七一主题党日”为契机,郁华组织联系了中共福州市律师行业党委委员、福州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童建炫与博世党支部书记谢敏、八闽党支部书记严孙伟率领9名党员律师、15名律师代表参与,举办了一次 “法律进乡村”活动,开展现场免费法律援助咨询,获得来访村民的一致好评。

微信截图_20181101101756.png

郁华带领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童建炫与博世党支部书记谢敏重温入党誓词

 微信截图_20181101144110.png

郁华带领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迈开腿来变村貌

身为一名女同志,郁华克服了居住在农村,洗澡难、上厕所难、独自一人住宿心理上的恐惧以及对家人孩子的牵挂等难题,不辞辛苦地奔走于明前街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水,是生产生活的基础,郁华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村民家里的自来水管道还是旧式的镀锌管,经常出现出水量不稳定、水质差等问题,不益于村民的身心健康,于是郁华在村委会上提出对全村的水管进行提升整改,为村民们改建新管道,确保用水安全便利。

衡量驻村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为村民办了多少实事,村民得到了多少实惠。郁华刚到明前街村时,村里百姓连个闲暇唠嗑的地方都四面通风,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老人们自主地撑着伞唠嗑。经了解,是60年代简易搭盖的凉亭。现在的明前街村,有了自己新的凉亭,每当夜幕降临,凉亭里就聚集了不少人,男人们交流种植心得,妇女们唠起了家常,孩子们嘻戏玩耍,一片欢歌笑语和谐的景象。“这个凉亭暖了村民的心啊,自打有了这个凉亭,村里的风气好多了。”看到这一幕,村里一位老党员动情地说。

这个凉亭来之不易,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多余的资金,郁华主动联络了延平区地税局成为明前街村的帮扶及互动联动单位,出资4万元搭建了一座可供村民休闲议事的凉亭。凉亭不仅是生活休闲娱乐的去处,还党的政策宣传阵地,亭内设了宣传栏,宣传党建、扫黑除恶、精准扶贫等内容,每隔几天郁华都会来到凉亭为村民们宣传扫黑除恶知识和振兴乡村等惠民政策。

  微信截图_20181101144238.png

郁华在新建的凉亭里为村民宣传扫黑除恶

 驻村10个多月, 郁华的皮肤黑了,嗓门大了,身上的“乡土味”浓了,她用心用力用情帮扶,从省里到区里争取了160多万资金,为村里修建灾毁耕地复垦项目、为村里建凉亭、为村民修建主村道、机耕道、改造水管、亮灯工程等一系列民主工程,郁华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真情慰问困难户,为孩子搞早教,让明前街村有了可喜变化。在今后的日子,郁华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从推动林地收储和土地流转两方面切入,切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明前街村脱贫,指日可待。

微信截图_20181101103519.png

 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

 微信截图_20181101103529.png

修缮灾毁农田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