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客家童坊·心之所向
2018-09-14   来源:百家号

客家童坊

山村之美,多在于其静谧幽深,如童话般,能勾起游子对年少和家园的回忆。而童坊,无疑是长汀十八个乡镇中景致最美的乡村。



童坊历史渊源悠久,唐宋时期已有人聚居。因村民大多姓童,村镇住房以建在山坡山岗上而得名。

她犹如一幅清新淡雅、色彩分明的山水卷,自然景观尤为丰富。春有正月客家狂欢节“闹春田”、彭坊刻纸龙灯游龙盛会;夏有丹霞奇貌龙藏寨森林公园避暑;秋观梦幻马罗、肖岭梯田稻浪,游千年古刹广福院伏虎文化节;冬赏高山天池仙水塘粼粼美景。



节气,是村庄的挂历。 “闹春田”每年吸引着数千名游客。壮汉们抬着关公塑像在泥田间奋力奔跑,村民们邀亲唤友,观看着、欢笑着,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历史文化名村——彭坊的刻纸龙灯,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绚丽多姿。它由清代彭氏祖先创立,融入了泉州的剪纸艺术、元宵花灯,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至元宵,家家户户高擎龙灯,在夜幕中相交相连,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客家故事。



彭坊还是消暑的好去处。龙溪、童坊河上架着一座古朴的老木桥。村后连绵起伏的后龙山,是龙藏寨原始森林公园。在这个植物王国里,数百株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霸王别姬”、“将军岩”等奇石怪景,散布于山寨之间。山间一株千年神树南紫薇下,一丛从、一簇簇的紫薇花安静而沉醉地开着。




秋天则别有一番韵味。遥想唐宋开垦之初,客家先民在此陡坡乱石中世代耕耘,凭借勤劳智慧,日出日落,春种秋收,创造出客家梯田农耕文化。如今,近百亩的马罗、肖岭梯田,犹如大地的雕刻家。金黄的稻浪自山脚盘绕而上,于崇山峻岭间错落层叠,令人目不暇接。



每到农历九月十四,平原山上的广福院开始热闹非凡。这里是伏虎禅师释惠宽的道场。据《临汀志》、《长汀县志》记载,广福院始建于五代南唐,距今一千多年,是汀州最古老的寺庙。千年来,广受长汀、清流、宁化、明溪、连城等汀州客家人的朝觐与崇拜,形成了伏虎宗教文化节。



人间若有瑶池,童坊仙池当属其中一座。仙池又名仙水塘,位于童坊的最高峰马罗岽,海拔千米。四周群山环抱,塘边水草茂盛,池中水清见底。即使是隆冬腊月,依然清澈荡漾、水质清甜。唐代时就已存在,据说是八仙经过此地时降下小憩,手一指,就划出一口塘来。


物华天宝的童坊同样人杰地灵。古有潜心医术、济世助人的汀州名医黄元英,今有中央统战部部长、老红军童小鹏、国际著名太空业科学家童绚远,还有城市化研究专家,国内最活跃的时评家童大焕。2016年,长汀举办汀州文化旅游座谈。童大焕建言独到:长汀有着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文明内核。随着超级城市化的到来,人口越来越多涌进了城市。长汀的旅游应当让游客安静下来,唤起他们的乡愁,以及对过去文明的怀念。


袅袅炊烟,稻谷飘香,田埂老牛,蛙鸣淳厚。哪里有村庄,哪里就有家园。有人说,农民一生贴紧与播种大地的只有两粒种子:一粒是汗,一粒是心。诗一样、画一般的童坊,多像守候着客家土地的慈母,声声呼唤游子归来。

文/王英 图/黄小伟、阿澜、张平汀州时空、雨辰等摄影师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