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猪场已“清零”,绿水正“归来”
2018-08-13   来源:福建日报

正值暑假,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后园村口,一处占地200多亩的闽南故事文化园格外引人注目。园内将山林观光、休闲户外拓展、农家特色餐饮和闽南文化探寻融为一体,吸引一拨拨乡村旅游爱好者前来体验。可谁曾想,这里原是一片臭气熏天污水泛滥的养猪场。

这是芗城区整治生猪养殖的一个缩影。为了斩断农村污水的源头,不到4个月时间,全区已全部完成3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清栏关闭任务,关闭面积达20.85万平方米,总计减存栏41733头,提前1个月实现全区生猪养殖业全面退出。

“虽然有了收入,但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了你自己,还影响了子孙后代。”石亭镇人大主席曾超向生猪养殖户詹建川做起了思想工作。据了解,詹建川养猪有10余年,现在他的养殖场已成规模,生猪存栏数达1500多头,突然要求关闭,他实在舍不得。

“像詹建川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也增加了我们的整治难度。”区农林局副局长蔡弢阳告诉。

近一二十年来,生猪养殖一度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高峰时期,全村80%以上、近300户村民都在养猪,有规模养猪场4家,全年全村出栏数达到12万头。”石亭镇鳌门村党支部书记詹志宾回忆道。

伴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扩张,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广大农村曾一度猪粪便地、污水横流。“井水不能喝、溪水不能闻,每天都与苍蝇蚊子同吃同睡!”鳌门村村民调侃起来。针对此问题,区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深入调研,在群众的呼声中开始不断上交提案、报告,“生猪养殖治理”也随之成为热点议题。

要收入,还是要环境?芗城区委区政府态度坚决——清零养猪场,还回碧波绿水。

“一盘棋”理念在此次治理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全区上下各方联动,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实现“多点开花”。不到4个月时间,全区全部完成3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清栏关闭任务。

“快看,快看,鳌门溪里有鱼了。”詹志宾兴奋不已。和鳌门溪一样,在大水溪、农友溪,芳草萋萋,鱼儿游动,一带碧水在蓝天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灵动。若是夏雨过后,空气中还会夹带着一抹淡淡的清新香甜,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生猪养殖关停禁养,顺应民意,不仅环境变好了,群众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蔡弢阳深有感触。

“不能因为我们这代一时的贪念,害了子孙后代。”詹建川谈起了当时的体会。7月底,他连夜关闭养殖场,并仅用1天时间拆除所有养殖设备。

“科学合理引导,鼓励村民转产转岗,一定能找到新的致富产业。”蔡弢阳说。现在不仅在石亭镇后园村,在生猪养殖“重灾区”的石亭镇鳌门村、后房农场等地,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也在逐步兴起,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正在这里融合发展,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芗城人的一种不怕挫折敢于重生的奋斗精神。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