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在寿宁县大安乡泮洋村的杨梅基地里,国定贫困户陈聪正领着陈上叶等3位贫困户挖穴种西瓜。今年初,村两委将杨梅山承包给陈聪用于套种西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此举是该村根据贫困户的特长,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造血”脱贫的一项帮扶举措。
大安乡充分发挥泮洋村级党组织作用,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地上地下结合,探索“村集体+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流转了200亩土地用于种植东魁杨梅,请有经验的贫困户陈清祥做杨梅基地技术顾问,并吸纳全村19户贫困户以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入股,建立了村委代建代管代售、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
“去年,有几户贫困户在这里试种西瓜,发现西瓜口感好,效益可观。今年,陈聪承包后准备种植50多亩西瓜,我为他担保贷到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并办了一张3万元额度的富民卡用于平时资金周转。村两委要求他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赚取收入。”泮洋村主任陈清永说,“当年新种的农作物可产生效益支持每年的劳务费等支出,等杨梅挂果后,效益更是可观。”
陈清永介绍,泮洋村有19户精准扶贫户。这些人中有一些有手艺,但缺资金;有一些有劳动能力,但无处务工;有些想发展产业,但缺乏勇气缺资金。由他本人提供担保,帮助贫困户贷取扶贫资金用于发展生产,通过介绍就业机会等方式让每户贫困户发挥自己的特长,或就业、或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贫困户叶其允是别村搬到泮洋的,虽然在村里居住了十来年,但没有自己的田地,儿子曾外出学过做包子,却因无本钱只能打零工。去年,陈清永帮助叶其允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村两委流转土地28亩给他养殖田螺,其儿子则到寿宁城关开起了包子店,生意红火。叶其允的妻子也没闲着,她每天都要到村两委帮助对接的5亩茶园里采茶。
原本种田维持生活的贫困户陈日栋如今也有了固定工资。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在村中的农业公司上班,每个月领取固定工资3000元,此外还种植些茶叶,一年仅自己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有厨艺的儿子则利用5万元扶贫贷款在城里开了餐饮店,生意红火,去年娶了媳妇,生了孩子,生活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