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身份”不明、生鲜农产品“美颜”销售、网售食品“图物不符”……这些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正成为监管重点。
近日,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六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典型案例,涉及食品标签不规范、经营过期食品、超范围生产、使用违规照明设施等多类违法行为。
据悉,此次公布的案例主要通过日常检查和群众举报两条途径发现。其中,某烘焙坊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散装食品、某百货店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食品、某水果店销售散装食品未按规定标明标签标识等案件,均为执法人员日常检查时发现。而某茶业有限公司超范围生产销售茶叶产品、某商贸中心使用违规照明设施、某熏鹅店网上刊载信息与食品标签不一致等案件,则来源于12315投诉举报平台线索。
“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武夷山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股负责人周元兴表示,“特别是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这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处理过程中,执法部门根据违法情节轻重采取了分类处置。对食品标签不规范等行为,主要给予警告处罚并责令改正;而对某茶业有限公司超范围生产销售茶叶产品的违法行为,则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周元兴特别指出,随着电商发展,线上线下信息不一致成为新的监管难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确保网上刊载信息与实物标签一致。”
据了解,今年以来,武夷山市场监管局通过强化日常监管与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力度。此次公布典型案例,既是对违法经营者的警示,也旨在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目前,涉事经营者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武夷山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