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精准帮扶下,一都镇某枇杷加工主体正式获发全市首张标注“枇杷膏”项目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福清枇杷产业由鲜销向加工转型、延伸产业链上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地理标志+小作坊”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都镇素有“枇杷之乡”美誉,拥有优质的枇杷资源和地理标志产品招牌。然而,当地产业长期以鲜销和初加工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制约了产业增效和果农增收。部分农户和小型加工点虽掌握传统枇杷膏制作技艺,但因缺乏合规生产资质和标准,产品难以合法进入市场,限制了资源价值转化与产业振兴。
为突破发展瓶颈,该局转变思路,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将推动枇杷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传统枇杷膏为重点,从规范小作坊入手,探索“地理标志+小作坊”的产业融合新路径。
主动作为,破除政策壁垒
针对枇杷膏此前未纳入福州市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目录的情况,该局主动联合一都镇政府开展调研,梳理工艺、评估风险,并积极向上级监管部门沟通申报,阐明枇杷膏加工对带动农户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重要意义。今年8月20日,该局成功推动枇杷膏纳入福州市级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目录,为合规生产扫清核心政策障碍。
靠前服务,精准培育主体
获批后,该局与一都镇政府联动,在枇杷主产区开展试点:一是提前筛选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全程精准辅导,专班“一对一”提供全链条标准化指导;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规与标准,提升主体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
优化流程,实现审批提速
为帮助合规主体快速获取资质,该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一是为“枇杷膏小作坊登记”开设绿色通道,对相关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二是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明确审批环节与时限;三是提前介入预审材料、指导整改,力争现场核查“一次通过”。10月13日,全市首张枇杷膏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顺利核发。
地标引领,促进产业融合
该局在规范小作坊的同时,协同推进“枇杷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通过引导获证作坊规范经营、设立示范点等措施,带动更多农户走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地标产品—精深加工—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将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与经济优势。
首张枇杷膏小作坊登记证的颁发,是福清市推动农产品增值、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果。下一步,福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指导获证作坊规范生产与质量,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逐步扩大枇杷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覆盖面。同时,积极推动小作坊产品与电商、商超等渠道对接,拓宽销路,力争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集聚效应,为做大枇杷产业、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