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彩虹”,绘就八闽乡村新“丰”景
2025-10-21   作者:王柳欣 袁伟彬   来源:福建日报

“5G+北斗+农机”通过农机作业精度时空信息助力农民精准收割,颗粒归仓。

在漳平南洋镇的水仙茶园里,福建移动打造“5G+智慧灌溉”系统,浇出水仙茶“金叶子”。

“掌上全域旅游”5G直播间助力果农在线采摘销售岵山晚荔。

在三明建宁,福建移动携手当地农业部门打造的“DeepSeek+农业”智慧种业平台。

当清晨第一缕光洒在东山澳角村渔港,渔民许玉冰的手机已弹出渔获提示。这位返乡创业的“80后”轻点屏幕,实时查看自家渔船上渔获的分拣、打包、装卸过程,直播间里,数百位网友正隔着屏幕“追鲜”。

这一幕,正是福建移动牢记嘱托,响应“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紧密联系沿海渔民的通信需求,做好用5G网络和服务谱写海边乡村的优质心级服务文章的缩影。

在八闽大地的陆海统筹空间里,一张由5G、算力、AI编织的数字大网,正助力乡村振兴的蓝图从“纸上画”变为“实地景”。作为数字福建建设主力军,福建移动以“一朵云(移动云)、一个平台(数字乡村平台)、一张屏(智慧大屏)”为抓手,在闽东茶园、闽南果园、闽北竹林、闽西梯田间播撒数智种子,让科技红利像山涧清泉般润泽千万农家。

数字治村

“数据领航”的基层之变

在莆田黄石镇惠下村防汛指挥中心,村支书指尖划过智慧大屏,村里主要河道和地质灾害点的实时画面瞬间铺满屏幕。依托“5G+数字乡村云平台”,防汛指令通过语音短信“一键直达”相关责任人,应急响应速度迅速而精准。这一“数字治村”模式,让基层治理从“人跑腿”转向“数跑路”。

在政和县铁山镇,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将16家茶企纳入“云端监管”。消费者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不仅能看到茶园土壤湿度、病虫害防治记录,还能通过“云上观展”小程序远程体验采茶乐趣。近日的宁德霞浦柏洋乡的“百乡千村行”直播活动,也创下了当地销售纪录:5G网络让高山晚熟葡萄“飞”出大山,8900万元订单占全乡总产量的88%,村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治理效率,更在防灾减灾中彰显硬核担当。凭借5G网联无人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功能,助力南平部分地区的竹材运输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10分钟,成本降低20%;漳州龙海区的水库监测系统则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感知,让防汛预警时间更为精准。这些“空中巡逻队”与“地面监测网”,助力基层防灾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控”。

产业智变

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福建移动因地制宜,与各地乡村联合探索的“数字平台+合作社+农户”的数字化路径,正在悄然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在罗源县竹林深处,48个高清摄像头与温湿度传感器织就的“智慧监测网”,让金线莲亩产提升35%,管护成本下降42%。安溪铁观音借助“数字茶业”云平台实现全流程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见证茶叶从种植到烘焙的“成长日记”。漳州平和县的贝贝南瓜直播间里,5G镜头实时捕捉采摘场景,“田间直连餐桌”的模式让农产品溢价率超30%。政和县茶企通过电商直播,品牌曝光量增长5倍,青年返乡率提升至28%;漳平水仙茶农借助5G智慧灌溉系统,节水40%的同时,茶叶氨基酸含量提高12%。更令人欣喜的是,数据管理员、直播运营师等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注入年轻血液。

从南平竹产业到三明林下经济,从龙岩百香果到泉州盐露豆干,福建移动联合生态伙伴构建起全链条数字化体系。金淘镇豆干加工区通过5G云监控实现“一品一码”,让传统小吃拥有“数字身份证”;古田银耳借助智慧农业系统,从段木栽培更快地迈向数智工厂化生产。这些实践证明,数字技术不仅能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更能催生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

秋分过后,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宁县,稻田翻涌着金黄的稻浪,收割机穿梭田间,农户望着满仓新粮,却没了往年的焦虑。“DeepSeek+农业”智慧种业平台在仓储阶段展现出强大的智能调控能力,能依据实时气象数据动态调节仓储环境的温湿度,使种子损耗率降低15%,既为下一季备足“粮草”,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为让智慧种业惠及更多农户,福建移动已在建宁开展10场“粮生宝APP”使用培训。手把手教学,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获取种子培育知识、查看田间监测数据、了解市场行情。目前,全县已有2.4万农户注册使用,预计可实现户均增产10%。

生态惠民

书写有温度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德化偏远山村,“基层综合治理平台”的AI算法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数字管家”,实时监测独居老人家中的烟火、摔倒等异常情况。一旦触发预警,系统自动向村委会和亲属发送告警信息,让留守老人“空巢不空心”。永春县大羽村的“畅游永春”平台则通过客流智能调度,将景区拥堵时长缩短50%,文旅收入同比增长40%。

南平浦城县的高标准农田里,物联网传感器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整灌溉量,年节水超50万吨;武夷山的智慧茶园通过5G+AI优化种植,减少农药使用量25%,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福建移动打造的“福小圈”权益平台,更在不少乡镇构建起“一公里幸福生活圈”。村民通过手机即可预约县域医院专家号、查询社保医保信息,甚至参与“积分银行”兑换生活用品。

文化传承在数字赋能中焕发新生。泉港峰尾镇的AR全景漫游技术让福船制造技艺“活”起来,游客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回明代造船厂;宁德蕉城区的畲乡智慧小镇平台,将畲族歌舞、银器制作等非遗文化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成为两岸文化交流新纽带。

从“通信下乡”到“数智兴乡”,福建移动在八闽大地书写了数字乡村的“福建样本”:在数字化筑牢乡村数字基础的背后,是渔民手机里跳动的订单,是茶农脸上洋溢的笑容,是留守老人家中亮起的智能灯盏。

责任编辑:徐辰昉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