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院师生解锁“土特产”里的新“丰”景
2025-07-01   作者:林燕煌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6月24日至28日,莆田学院“青颜悦农”社会实践队来到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通过走访企业、访谈村民、参与农事、专业实践等方式,探寻当地以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10.png

非遗传承人林玉涛为实践团讲解桂圆烘干技艺

实践队首站来到村内龙头企业天桂桂圆现代产业园,品“莆甜”奥秘,聆听“桂圆干传统烘焙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玉涛的讲解。“从鲜果的精心采摘挑选,到核心的摇砂,再到以龙眼木为火,以土窑为灶,精准把握65℃的初焙复焙,环环相扣凝结了莆田人世代相传的智慧。此外,企业正加速研发桂圆白茶等深加工产品,让龙眼‘四季可食’,带动农户增收。”林玉涛介绍道。为深化产学研成效,续写校地合作的助民篇章,实践队与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授牌“莆田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调研期间,实践队走访了30余名企业负责人、村干部和村民,发放150份问卷,普及国家助学政策,并围绕后塘村“厚塘”农文旅项目规划、农产品种植加工及销售情况展开深入调研。队员们结合专业特长,为乡村产业振兴“把脉开方”。“以前总想着毕业了一定要去大城市发展,这次活动刷新了我对农村的认识,萌生了扎根乡村基层的念头。”实践团成员在走访期间有感而发。

图片11.png

果农手把手教成员修剪枝叶

在后塘村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与龟山茶园,队员们体验了龙眼采摘、茶树修剪等农事活动。采摘园负责人介绍了作物种植规模,队员们则通过土壤采样检测,为园区品种拓展提供科学建议。在龟山茶园,队员学习了采摘嫩绿嫩芽的技巧,了解到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本地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并计划联动民宿、餐饮等业态,形成茶旅经济生态链。

实践队员将课本上、生活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促农业、兴农村、助农民”。夏日炎炎,队员头戴草帽,足迹遍布后塘村各处,不同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所学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子检测木兰溪支流及种植基地水质;土木工程学院学子考察昭灵宫、龟山寺等古建筑,记录营造技艺;体育学院学子为村民推拿按摩,科普健康知识;工艺美术学院学子则通过墙绘改造、农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乡村美学价值。

 图片12.png

实践团采样木兰溪支流水质

这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思政课,从村庄形象品牌打造到农产品推广,大学生为当地建设“美丽休闲乡村”注入奇思妙想,用创意筑梦乡野,展现青年担当。(图\文 莆田学院 林燕煌)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