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侨乡海韵,绘振兴蓝图。8月4日至8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漳州市龙海区双第华侨农场,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成员认真倾听展馆解说员讲解
走进李林事迹陈列馆,泛黄的照片与斑驳的文物静静诉说着这位“中国的贞德”的传奇。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许连根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轻放白菊,誓言铮铮,那一刻,青春的热血与先辈的信仰悄然交融。“当年大家一个锄头把山挖成梯田,很苦,但大家都很卖力。”越南归侨二代黄大叔的讲述朴素却有力。史馆里,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归侨们从漂泊到扎根的历程,从祖国租船接侨回国,到归侨夫妇签订捐献遗体意向书,这是一个关于守护与奉献的闭环。
实践队成员化身“新农人”主播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团队各组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自身特长,英语与直播相融合,帮助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拓宽销路。“这是我们双第的特产——乳酸菌豆腐,口感细腻,健康美味!”镜头前,成员周林林热情洋溢地向网友推介。两次直播单场点赞突破1.4万次,屏幕那端的关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可能。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侨乡,团队成员们根据受众群体精心设计了三条旅游路线,在旅游攻略网站上推介双第农场,录制中英文双语导游视频。一张张明信片上,侨乡丰厚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它们不仅是风景,更是一封封寄往世界的邀请函。
五天的社会实践短暂却厚重,团队成员们不仅在实践中获得了学习和成长,更加深了“家国”二字的深刻体悟。未来,国际合作学院将持续以文化为舟楫、以创新为笔锋,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继续书写融合传统底蕴与时代活力的新篇章。(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