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8月的风里,总飘着对军魂的敬意。军转干部韩俊飞脱下军装,将“忠诚、担当、奉献”的底色,铺进平凡日子。他于地方工作10年间,两次“逆向选择”,交出了动人的军人答卷。
从机关到闽东深山 “脱贫战场”即“新阵地”
2017年底,刚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政工处站稳脚跟的韩俊飞,收到驻村扶贫动员令,即刻奔赴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蒋阳村担任省派驻村第一书记。
韩俊飞(右)连夜走访贫困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在机关好好的,何必去大山遭罪?”面对不解,他只说:“咱当兵出身,不图啥舒坦日子,就认该扛的事儿。”
驻村日子里,他带着军人“硬核”作风扎根。白天翻山岭访贫问苦,夜晚在村委会灯光下啃政策、算脱贫账,以村为家,视乡亲为亲人。为建党群阵地,他接通“党员远程学习教育系统”,新建党群文化中心、户外运动场,配全生产书籍与健身器具,让村子充满“喜感”;为帮村民增收,他发挥“娘家”检测技术优势,协调建立白茶产业帮扶机制,助力“福鼎白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垦集体茶园80多亩;为攻克30余年落后状况,他牵头安装路灯100余盏,硬化7个自然村12公里公路,铺设20余公里自来水管通310余户,让乡亲告别“路难走、水难喝”的老光景。
韩俊飞(中)在拓宽硬化通村公路施工现场做群众思想工作
3年半里,韩俊飞领着乡亲们攻坚克难、不等不靠、盘活资源,给“空壳村”攒足了增收的底气。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村集体收入从年1万元增至40余万元。返乡办厂、创业的青年人逐渐增多,曾经暮气的山村,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乡亲们说:“韩书记那股劲儿,跟抢险救灾的兵一个样!”
韩俊飞表示:“扶贫不是任务,是军人对‘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承诺。”
从海关到豫东校园 “五育空间”即“新战场”
今年2月,在福州海关机关党委工作多年的韩俊飞再一次主动请缨,以海关第十七批支教志愿者身份赴河南民权县实验中学任美术老师,将战场从田野转向了讲台。
“过几年就退休了,咋还折腾?”他捋了捋袖口笑答:“部队和海关教我的,除了‘能吃苦’,还有‘敢担当’。孩子们需要,我就该去。”
韩俊飞在河南民权县实验中学给七年级(16)班的孩子们上美术课
支教中,他揣着“南仰谷文昌,北效焦裕禄”的赤诚之心,把课上的知识点讲得透亮,把娃们的小心思摸得门清,这股子劲儿一点点融进了给孩子们上课、铺路的日子里。他结合军艺学习经历与创作经验,将女儿中央美院设计作品导入教学系统,融入美术简史与影视、建筑美学等,创新授课形式,既提鉴赏力,又唤爱国情;他协调福州海关教育处、技术中心与学校共同开展“大手拉小手、争当小卫士”等云课堂,引导孩子们增强安全防范观念;他还与师生把校园的荒地改造成“我在校园有亩田”,让劳动教育从课本延伸到田间地头,教孩子们在挥汗耕耘中懂得“幸福靠奋斗”的实在道理。
作为军转政工干部,他更懂赋能成长。他积极争取爱心力量筹集30多万元,奋战60天,以红色驿站、现代科技、国门生物安全等七大板块设计,立体布局、内外呼应,建成“豫见未来——新时代‘五育’实践空间”新平台,配置的20多万元高端教学仪器和设备,让孩子们通过智能教具拆解原理,在模拟操作中打破课本的思维框框;借着VR设备“走进”远方实验室,在具象感知里拓宽认知边界……。这些触手可及的科技体验,不仅帮孩子们打开了想象的闸门,更让他们在触摸前沿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慢慢懂得“世界比课本里的更广阔”。
韩俊飞老师(中)在“豫见未来——新时代'五育'实践空间”里,耐心向孩子们讲解大疆T40农用无人机作业原理
“韩老师,您老家是哪儿嘞?听说您以前是军官,咋又来这儿教书啦?”孩子们仰着小脸问。他笑了笑,“为了守护呗。现在教你们,也是另一种守护啊。”临近暑假,他被民权县教体局表彰为“优秀支教教师”,这份认可是用真心换来的勋章。
韩俊飞的10年两次“冲锋”,写满军人担当。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总在“舒适区”外选择“责任区”——从机关到深山,他把村委会的灯光熬成照亮脱贫路的星;从海关到校园,他把讲台变成播种希望的田。
他的故事无惊天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军人本色:不是穿军装时才叫冲锋,而是把“为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在哪都能站成“岗”。他用行动证明:军人的“岗”从不限定于军营,脱下军装,那份“不褪色的忠诚”“不停步的担当”,就是永远在岗的初心。(文/图 谢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