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学子三下乡: 探寻古建之美 传承忠山红韵
2025-07-04   作者:毕凯乐 徐春妹 练玉瑾/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6月28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岩刻红魂·文兴畲乡梦”实践队走进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片15.png

实践队在忠山村红色展馆内合照

先贤祠,始建于元代,忠山村无数先辈在此熟读圣贤书后走出大山。此处还曾是忠山村党支部、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在先贤祠内,实践队系统了解理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文化传承脉络。祠堂内“理学昌明”匾额所承载的经世济民思想,与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残迹遥相呼应,展现出传统文化与革命火种的交融。“当知道这里曾作为乡苏维埃政府驻地时,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根基与革命理想的同频共振。”实践队感慨道,“古老祠堂既承载着千年文脉,更见证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图片16.png

实践队参观先贤祠

楚三公祠,由忠山杨氏第十三世杨楚三于清同治年间所建,这里还曾是红军连部所在地。在楚三公祠,实践队小心触摸着斑驳铁门上留至今存的革命先辈的战斗印记;在十八寨红色文化展馆,认真聆听忠山村作为“中央红军村”在革命时期的红色故事。“历史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党史学习的鲜活教材。”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这些留存至今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密码,激励后人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强国使命。”

图片17.png

实践队聆听讲解员讲忠山村革命历史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与忠山村干部围绕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行座谈。座谈中,实践队员们纷纷提出建议:可以依托互联网与自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立体化展示古建筑风貌;整合红色资源开发研学线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18.png

实践队与忠山村干部座谈

此次活动既是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堂沉浸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队将以基地为阵地,深入挖掘忠山村“藏在砖瓦里的故事”与“刻在时光中的传奇”。让古村的红色记忆“活”起来,用青春力量为忠山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别样光彩。(毕凯乐 徐春妹 练玉瑾/文 戴艺敏/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