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福建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助农·振兴有方”实践队深入平潭大坪村,聚焦当地甘薯产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材料学科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特邀福建农林大学甘薯专家陈选阳、杨志坚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专家们与驻村第一书记许倩倩、种植大户李元钊等展开座谈,精准“把脉”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与产业瓶颈,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及贮藏加工等关键环节提供了科学指导。
座谈交流会
随后,队员们深入种植基地,实地察看甘薯长势,详细记录土壤墒情及田间管理现状。通过分组问卷走访种植户、村民及消费者,收集生产难题与市场偏好等“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带领实践队深入甘薯地调研
实践队创新性地发挥学院3D打印技术优势,精心打造“薯宝”IP研学课程。队员们制作了特色鲜明的3D打印“薯宝”模型,化身“科技讲师”,向村民和孩子们生动讲解甘薯知识、3D打印原理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这种新颖形式有效激发了参与者对家乡产业与农业科技的兴趣,为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及特色研学游开辟了新路径。
实践队员科普3D打印技术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扎根田野的蓬勃力量。他们表示,将继续秉持“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将材料科学知识播撒在乡村沃土,用青春智慧助力大坪村“薯”光产业铺就富裕振兴之路。(图\文 张峻 张庄严 陈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