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李俊兴:倾情为百姓 倾力拔穷根

2017-10-20 作者: 来源:榕城网

新村建设初具规模,农民休闲公园拔地而起,幸福院里其乐融融,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慈善协会落地建成……短短几年间,武平县下坝乡大成村这样一个“后进村”,竟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美丽乡村县级综合示范点、“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武平县十大美丽乡村。

面对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逢人就说:“这些多亏了省里派来的驻村书记李俊兴。”

1.jpg

一身正气带班子

2014年4月,初到大成村,李俊兴在村里走了几遭,心里可是五味杂陈。

这个多年来的“后进村”,整个村子“一盘散沙”:干部说村民“刁”,妄议是非,横加指责,弄得干部动辄得咎;村民说村干部“混”,占着茅坑,无所事事。

5月发生的一件事,让李俊兴感触深刻。当时,村干部准备在村头安装几盏路灯,为了省钱,李俊兴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搭便车来到县城,货比三家,砍价再砍价,最后硬着头皮买下5盏灯。可他们人还没进村子,村民们就议论开了,说村干部插手工程,肯定有猫腻。

“百姓对村干部的意见很多,但最大的意见就是干部做事不够透明、不够公开。”李俊兴对着村干部作了自我批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村干部一定要秉持公心、实行民主管理。“买灯”之事戛然而止,接下去电线杆施工、点灯安装等工程,立即进行公开招标。村里的事情一公开,村民的怨气就消解了。

当然,对一个软弱焕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远不止于此。李俊兴抓住时机,适时扩大“战果”。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他结合县乡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村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听取各方意见,重点查摆班子软弱涣散问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通过与村两委干部的定期谈心、交换意见,李俊兴积极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气氛,让村干部自觉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不断加大村务党务公开力度,完善村级事务议事程序,坚持村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不搞暗箱操作,全面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通过整改,大成村班子成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班子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增强,还拉近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距离。

2.jpg

从无到有建新村

发展凝聚人心,而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产业的支撑。

对于项目、产业、资金都几户为零的大成村来说,李俊兴和村两委班子都很清楚,单纯等上级安排项目,那不知猴年马月,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力一搏。经过多次协商,他们决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李俊兴利用在省直单位任职的优势,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同时在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主动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前期工作。

3.jpg

“比如村庄环境整治,这是不要资金也能办的事。”围绕着环境整治,村里制订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村规民约,并发至各家各户,李俊兴说,这叫制度先行。

车子峰通村道路硬化,虽然资金没有到位,但可以先做征地等工作。他发动村两委干部实行包干责任制,每位干部负责2户,用李俊兴的话来说,这叫责任到人。

因为有了共同奋斗的“图景”,大成村干部通过主动作为,为争取项目打好了基础,并在项目实施中增长了才干,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随着路灯亮化工程的完成,环村道路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村民们渐渐感到村庄在不经意间变得“美丽”起来了。一位刘姓老大爷说:“没想到政府竟然会想到给我们路口装点灯、路旁建花园,真不可思议。”

让村民感到“不可思议”的事陆续发生。在李俊兴驻村期间,大成村购置了垃圾桶50个,垃圾收集车1辆,配齐保洁员,建设垃圾堆放场1个,实行全村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定点堆放;建起了占地3000平方米农民休闲公园;利用废弃校舍,改建农村幸福院;实施了自然村入户道路硬化、全村安全饮水改造、排洪渠改造等工程。据统计,2014年以来李俊兴共为大成村争取项目26个,总投资达700多万元,其中已经完成24个项目。

而村里以休闲钓鱼为主的“水上渔家”产业也在悄然形成。

大成村原是有名的生猪养殖村。10多户人家在紧邻村庄的山头上养猪,污染了整个村子。为了劝说养猪户转型转产,李俊兴决定从年轻的养猪户——刘维生入手,在李俊兴的劝说和鼓励下,刘维生终于决定拆除猪舍,转而新建了集生态种养、休闲钓鱼、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水上渔家”。目前,他的“水上渔家”可容纳200多人休闲垂钓,年产鱼20多万公斤,年纯收入50万元以上。

刘维生的成功带动村里养猪户集体转产。如今,大成村已经建起了10多户“水上渔家”,每天吸引不下300名钓鱼者,对当地发展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真心实意解忧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干事,村民就会愿意和你拉近感情。”李俊兴说,“其实村民很纯朴,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村民刘冬冬是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每月吃药,家境较为困难。但由于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并没有评上贫困户。2014年冬,刘冬冬的父亲刘维龙找到李俊兴,要求将其列为贫困户。经李俊兴耐心解释,老人的思想做通了,同时李俊兴也把他家的困难也记在心上了。今年春,李俊兴为刘冬冬争取慈善捐款5000元。刘维龙高兴得逢人就说:“李书记不会糊弄村民。”

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李俊兴先后组织省环保厅干部“结对”帮扶村里10户困难户,每户每年帮扶资金1000元;并积极帮助筹建大成村慈善协会,于2015年初筹集首期慈善款30万余元,重点开展扶老、抚孤、帮残、支教、助学、济医、赈灾、救难等各种救助活动。他还联合龙岩科宏眼科医院开展“让爱点亮视界”活动,给17位贫困老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

如今,大成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作为第一书记,李俊兴特别欣慰,“我感到自己已经融入这个大家庭。”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丁书明:党建“把脉”引活水 薏米“
杨馨:以“穿针引线”之技 勾勒湖西
魏从顺:驻村书记守初心 赋能乡村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乡村振兴专家智库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